图片

文|知酒团队

图片
中央1号文件连续22年聚焦农业,但中国酒业“正相关”的却在近年,这是一次科学意识觉醒与实践、社会责任与乡村协同的进步。

近日,2025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发布,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全面振兴做出部署。粮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白酒产业的基石。在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里,知酒君发现,虽不见酒,却处处有酒业的影子。

在产酒大省四川和贵州,体现得淋漓尽致和生动。


绕不开的酿酒专用粮

2025年的中央1号文件继续将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放在了第一位。除了稳定和扩大播种面积外,就是要推动农业科技攻关。

事实上,这也是川酒的重点方向。在四川省“十四五”重大科技攻关专项支持下,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实施了“绿色高效酿酒专用粮重大新品种培育”项目。

图片

目前,该项目已经育成9个通过审定(登记)酿酒专用新品种。绵麦905、旌康优珍酿、川糯优8316、川久香糯、佳酿红19等更符合酿酒所用的粮种被研发出来和推广播种。

而这样的项目,在政府、企业等主体推动下,比比皆是。

原因是酿酒专用粮的全面短缺。

我国酿酒行业每年要消耗约两三千万吨粮食,主要涉及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豌豆等粮食。但据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导刘登才披露,2023年四川产出了174万千升白酒,消耗原粮就有100多亿斤,但是酿酒原粮自给率不足20%。

图片
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

为此,酒企费劲心力推动原粮研究。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是值得关注的三个案例。

白酒是七分种三分酿,好粮才能酿出好酒,五粮液深谙此道。五粮液集团以宜宾为核心产区升级建设了132万亩专用粮基地,“十四五”期间将扩充至200万亩。上述列举的川久香糯已经入选五粮液酿酒专用粮,种植面积达到了8000亩。

据不完全统计,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团等川酒企业都在进行酿酒专用粮的研究和种植推广。泸州老窖的特色是其数字化手段已经涵盖原粮种植,更科学的进行生长过程的监控;郎酒则为“米红粱”,在泸州、自贡、宜宾打造了成百上千个合作基地,实现了高粱自给。

知酒君注意到,今年的“1号文件”还提出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据了解,“南繁硅谷”是酿酒专用粮的重大育种平台,已经选育出了红缨子519、国窖红一号、郎糯红等酿酒专用粮品种。

这均是川酒领域践行“1号文件”的生动说明。


农民富了,才有酒业繁荣

白酒是与乡村紧密相关的特色产业之一。

在中国,白酒促进经济发展的形式,一是形成遵义、宜宾、泸州、吕梁、宿迁、亳州等白酒的特色产区,二是打造茅台镇、杏花村镇、古井白酒小镇、二郎镇、茅溪镇、李渡镇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白酒文化小镇。

白酒企业、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白酒产区、乡镇的繁荣。带动了产区农民致富、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生态环境的提升等方面。

图片

酒厂林立的茅台镇


以仁怀为例,人均GDP超过了27万元,排名全国前列。当地红缨子高粱种植面积超过36万亩,直接或间接从事白酒生产、销售、物流等人员超过20万人,推动了仁怀的全面发展。

企业的努力也很突出,据了解,2024年贵州茅台在仁怀及周边五个基地种植约61.5万亩茅台酒用高粱,收购合格高粱14.75万吨,收购价格为11.2元/公斤。

另外,茅台集团还对口帮扶了遵义市道真县。自2015年以来,茅台累计捐资1.32亿元帮扶道真县食用菌项目,带动群众就业超1000余户,户均增收5万余元。

“1号文件”提出的重要乡村振兴措施,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这在酒业多有体现。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