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US
长江酒道

2025年度四川白酒产业与消费调研报告

◇
生产领域:
销售额1800亿、产量230万吨
◇
流通领域:
市场规模425亿元,省外品牌占比23%
◇
消费特征:
浓香为王、高度偏好与香型迭代
◇
未来十年:
从规模竞争到价值增长的新周期
执笔 | 洪大大
编辑 | 骆 言
2025年,作为白酒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川酒品牌与川酒市场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
在生产领域,尚善数据调研显示,2025年全年川酒按工厂价计算销售规模突破1800亿元。从香型看,其中浓香型白酒以1570亿元规模占据绝对主导,酱香型白酒达200亿元。即便在2025年行业面临量价齐跌压力时,川酒仍以230万吨的年产量、345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产业集群优势,在整个白酒板块中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从销售属地看,在川内销售约325亿元,其余均为异地消费。
在流通领域,尚善数据调研显示,2025年,四川省白酒消费零售总额约为425亿元。从香型来看,浓香约300亿元,酱香约100亿元,清香约25亿元。从品牌看,四川省外品牌占比为23%左右,其中前十大企业在川销售额占到了85%以上,四川省外品牌以茅台、汾酒、习酒、国台、洋河、红星、牛栏山、劲酒、西凤等品牌为主。
生产领域
销售额1800亿、产量230万吨
根据尚善数据调研,川酒整体销售额达1800亿元左右(按工厂价统计)、总产量230万吨。

其中,浓香以约1570亿元的绝对优势领跑,220万吨的产量占据了川酒整体95.7%的份额。酱酒依旧保持高增速,并以3.5万吨的产量实现了200亿元以上销售额;清香型白酒以6.5万吨的销量则实现了约30亿元的销售,并呈持续上升趋势发展。

按生产企业规模统计,生产相关主体约2500家,其中持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1450家,备案生产作坊约1100家,规模以上企业345家,较2023年增长5.5%,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四川白酒产业已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微企业协同”的完善生态。
根据尚善数据预测,未来十年,川酒市场将在结构调整中实现质量提升。
销量方面,川酒品牌或将从2025年的43万吨左右微降至2035年的40万吨左右,呈现“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特征。
其中浓香型白酒销量可能从37万吨左右降至26万吨左右;清香型白酒则实现爆发式增长,从5万吨左右增至16万吨;酱香型白酒城呈稳步增长,从1万吨左右增至2万吨左右,占比维持在5%左右。
流通领域
市场规模425亿元,省外品牌占比23%
尚善数据调研,2025年,四川省白酒消费零售总额约为425亿元。

从香型来看,浓香产品销售额约300亿元,酱酒约100亿元,清香约25亿元。
尚善数据预测,四川市场消费规模将从2025年的约425亿元增至2035年的约680亿元,十年间可望增长近40%。其中,清香零售额可望实现跨越式增长,从现有的约25亿元增至150亿元左右,酱酒零售额则将稳步提升至150亿元左右,占比维持在22%左右。
从品牌来看,四川省外品牌在川销售额已占到在川销售总额的23%,近100亿元规模。其中,销量以茅台、汾酒、习酒、国台、洋河、红星、牛栏山、劲酒、西凤等品牌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外品牌多以高端产品切入当地市场,中低端市场仍由川酒品牌牢牢把控。这种“外来产品难入川”的格局,既源于川酒的品质优势和消费习惯的延续,也得益于本土企业对渠道的深度掌控。
消费特征
浓香为王、高度偏好与香型迭代
四川不仅是白酒生产大省,更是消费大省,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消费习惯,造就了川酒板块消费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既是川酒发展的结果,更是推动川酒变革的动力,并于2025年依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品类与香型偏好:白酒主导,浓香为王
四川白酒消费的核心特征是“白酒为主、浓香为王”。这种偏好源于四川悠久的浓香酿造历史和消费者长期形成的口感习惯,浓香型白酒的醇厚、绵甜特质与川菜的麻辣风味形成了完美互补。

同时,消费市场呈现出“酱香崛起、清香复苏”的多元化趋势。酱香白酒以1万吨的销量带来了100亿元的零售额,成为高端消费的重要选择;清香型白酒则凭借清爽的口感和较高的性价比,赢得了年轻消费者和大众市场的青睐,销量占比达11.6%,较十年前实现显著增长。
消费行为特征:高度偏好,宴席旺盛
四川消费者对高度白酒的偏好尤为突出,主流消费酒精度普遍在40度以上,显著高于东北、华北及中原地区。从消费能力来看,四川白酒人均消费量达4.9公升,人均消费金额500元,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品类发展轨迹:酱香爆发,清香复苏
近20年间,川酒消费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品类迭代。酱香型白酒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06年-2025年间,其在川消费规模从6000万元增长至60亿元,实现了100倍的跨越式发展,这一增长既得益于消费升级带动的高端需求释放,也离不开郎酒等本土酱香企业的品牌培育和市场推广。

清香型白酒则进入了恢复性发展通道,2016年-2025年近十年间,其消费数量占比从8%提升至12%,增长幅度达50%。
未来十年
从规模竞争到价值增长的新周期
结合行业发展规律与川酒市场特征,尚善数据预测,未来5-10年,四川白酒消费将在存量竞争中实现结构优化,呈现出“高端稳定、中端主导、低端迭代”的清晰格局,香型竞争将更加多元化。
高端市场将维持“浓香与酱香均分天下”的格局。浓香型白酒凭借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在商务宴请和高端礼品市场占据稳定份额;酱香型白酒则依托郎酒等本土品牌的崛起和消费升级的推动,持续占据高端消费的半壁江山。

中端市场浓香为主,独步天下。同时,酱香型和清香型白酒将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份额提升,酱香型白酒聚焦商务宴请的中高端需求,清香型白酒则依托年轻化、时尚化的品牌营销切入年轻消费群体,形成“一主两辅”的竞争格局。
低端或将迎来清香型白酒的崛起。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力和消费理性化趋势加强,清香型白酒凭借清爽的口感、较高的性价比和便捷的饮用方式,市场占比将实现大幅提升,甚至不排除超越浓香型白酒成为该价格带主导的可能。
这种增长将主要源于产品结构的升级,中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低端产品向高性价比方向转型,行业整体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同时,消费场景将更加多元化,除传统的宴席和商务场景外,小瓶酒、低度酒将在日常饮用和朋友聚会场景中实现快速增长。
渠道方面,线上销售和数字化营销将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直播带货、私域流量运营等新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川酒市场的变革。
四川白酒市场凭借深厚的产业根基、旺盛的消费活力和清晰的发展趋势,在全国白酒行业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当前,市场正处于“浓香主导、酱香崛起、清香复苏”的多元化发展阶段,生产端的集中度提升与消费端的结构优化形成了良性互动。

未来十年,川酒市场将在总量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价值提升,高端市场格局稳固,中端市场竞争加剧,低端市场迎来清香崛起,行业整体向“品质+品牌+文化”的价值竞争转型。
注:因产销、调研等统计标准不同,本文所涉数据结果仅供参考,不诱导投资行为,不构成股市投资建议,不作为投资交易依据,相关决策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关损失本方可不承担法律责任。
排版:程 节 美编:付佳雪
编校:龚秦川 签审:刘 彬
✦ 好文推荐✦


点赞
收藏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