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笔 | 洪大大
编辑 | 骆 言
德阳作为川酒四大传统主产区之一,不仅是川酒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荣获“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和“中国美酒名城”的双重美誉。
在川酒振兴战略引领下,德阳通过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酒业发展路径,持续提升产区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

按照《德阳市“十四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蓝图,到2025年,德阳市白酒产业营收目标锁定400亿元,并向500亿元发起冲刺,全力打造“全国优势白酒产区”标杆。
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阶段,虽然整体进度稍缓于预期,但德阳产区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创新活力,正以崭新的姿态加速向既定目标迈进。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品牌价值提升和市场化改革等举措,德阳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01
数据透视:
产量锐减背后的隐忧
德阳,曾是中国的“重装之都”。2024年,德阳以3265亿的GDP位列四川各市州经济排名的第四位,足以看出工业实力在四川的地位。而在食品饮料板块,白酒产业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但从发展来看,德阳产区略有不足。

回望2021年,德阳白酒产业曾迎来高光时刻,全年销售收入突破213.2亿,同比增长25.2%。其中剑南春贡献了超过200亿元的营收,成为当之无愧的产业支柱。
但随后的发展不及预期:2022年营收仅微增2.7%至218.9亿元,2023年更是出现小幅下滑至217.7亿元。

与吕梁、亳州等高速增长的产区相比,德阳的增速稍显缓慢。
从产量来看,德阳产区下降也较为明显。2021年,德阳白酒产量为23.8万千升,而2022年德阳产区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白酒产量为16.3万千升,同比上一年产量降幅超过30%。2023年,德阳产区实现白酒产量7.9万千升,下降幅度超过50%。
这一趋势暴露出德阳白酒产业的结构性问题——过度依赖头部企业,中小企业活力不足,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
02
破局行动: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跃迁考验
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德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2023年,德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德阳市白酒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通过支持剑南春做大做强、推动腰部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底部企业做大做实、支持园区及产区发展等举措,力争到2027年,德阳白酒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翻两番”,达到800亿元。
一方面,通过产业整合、补强产业链构建白酒产业生态圈。
例如建立四川省优质白酒产业园区、成立绵竹酒业集团、组建白酒研究中心等,推动酒业、制造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
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形式,积极亮出产区品牌。
例如,以产区形式集体亮相春糖、贵州酒博会等大型展会,通过“川酒全国行”、绵竹“白酒百城行”等活动展示产区魅力。通过自主举办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打造产区IP,吸引资本与渠道资源。

此外,德阳市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激发市场活力。
2024年,绵竹市出台《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设立2000万元/年的专项扶持资金,对新建窖池、品牌推广、重大项目等给予奖补,提振行业信心。
政策红利正在转化为增长动力。2024年1-11月,德阳21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产量9.2万千升、同比增长35.3%,实现产值280.4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营收189.7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2.7%。
03
未来之问:
德阳产区产业生态重构之路能否成功?
虽然“十四五”400亿元目标面临压力,但企稳回升的态势已然明朗。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德阳白酒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在政策驱动与市场倒逼的双重作用下,这座“重装之都”能否实现白酒产区的华丽转身?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德阳已不再沉默。
华策咨询创始人兼董事长李童认为,从其他产区过去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产区发展有几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第二个是产区内得有头部企业带动;第三个就是要在行业内形成产区的强认知。

作为德阳产区的领军企业,剑南春不仅是绵竹打造千亿白酒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更以卓越品质和深厚文化底蕴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近年来,剑南春通过深度挖掘品牌价值、强化品质管控,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品牌美誉度与日俱增。企业积极履行龙头责任,成功承办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等重大行业活动,为提升产区整体形象作出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产能建设方面,总投资30亿元的大唐国酒生态园项目即将全面投产,预计新增年产能5万吨、储酒能力10万吨,届时企业基酒储存和勾调能力将突破25万吨大关。
德阳产区已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产业梯队。目前全区拥有106家酒类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4家。
除“六朵金花”剑南春外,德阳产区还培育出“十朵小金花”金雁酒业、四川原酒二十强东圣酒业等优质企业,以及杜甫酒业、剑西酒业等区域知名品牌,其中3家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长江风酝商学院院长铁犁表示,任何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时候,都会向品牌集中、向产区集中,这是一个趋势。
“白酒也是如此。”铁犁认为,“要成为产区,必须要有领袖品牌,只有在领袖品牌的带动辐射下,方才能有产区的百花齐放。”

铁犁的这一预判是有迹可循的。以东圣酒业为例,该企业已成功实现从原酒供应向自主品牌转型,旗下“道生一”“年画”等品牌产品已贡献80%营收,原酒销售占比降至20%左右。
此外,在产业融合方面,德阳创新打造“白酒+”新业态,通过13个重点酒旅融合项目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其中,以剑南春酒庄和天益老号为核心的“大唐国酒文化街区”、杜甫“诗酒小镇”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特别是依托“剑南酒坊遗址”打造的剑南老街,将1500年御酒历史与活态生产完美融合,成为集酒文化、三国文化、年画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地标。
目前,白酒产区竞争已步入全方位比拼的新阶段。尽管德阳与宜宾、泸州等传统优势产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实力持续增强,德阳打造千亿白酒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正在加速变为现实。
展望未来,德阳白酒产业将通过产业链协同共进、文化价值深度挖掘以及市场渠道持续拓展,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