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消费结构分化加剧,遵义产区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市场挑战。在此背景下,2025年8月11日,遵义市白酒行业商会二届二次专家委员会会议在汇川区汇川大道城投公司二楼商会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市工商联领导、商会领导、专家委员会成员及贵州卫视(酒业动静)、遵义传媒集团等多家媒体代表,围绕白酒产业升级、技术赋能与品牌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遵义产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行业调整期的使命担当
会议伊始,贵州酱师尊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波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白酒行业正面临消费结构升级与市场分化的双重挑战,企业需深化与商会协作,以文化赋能推动产业突破。商会秘书长敖科凯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专家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包括建立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开展企业走访调研,为酒企提供生产工艺优化方案;支持专家参与行业赛事,指导生产活动,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开展白酒品评鉴定工作,掌握话语权,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企业发展。尤其强调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扶持,通过标准化生产指导提升企业竞争力。


这充分体现了专家委员会在行业调整期所展现出的使命担当精神。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专家委员会积极响应,不仅加强了与酒企的紧密联系,还通过一系列技术赋能措施,帮助酒企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品牌影响力。

专家团队建设与责任深化
会上,商会副会长钱雪涛宣读了专家委员会文件,副秘书长陈果组织学习《专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专家委员会成员的职责与权益,强调专家团队在产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专家委员会成员对此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商会号召,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提供更为精准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此外,专家们还将积极参与产区标准制定、质量监管等工作,为遵义白酒的品质保障和品牌塑造贡献力量。通过此次会议,专家委员会成员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为遵义产区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郑先强会长主持的聘书颁发仪式后,新聘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孟强提出三点履职要求:一是此次专家组受聘需承担应有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二是严格按照国家政策给企业指导;三是产业有警示,专家组要作为,按照高要求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做出努力。他强调,专家组需主动作为,为产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技术支撑。

专家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已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在酱香工艺标准化、基酒质量提升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行业陆续培养了多名专业技术人才。陈孟强提出的政策指导、责任担当、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要点,将持续推动老中青专家梯队建设,重点激活技术黄金期人才与青年骨干的创新活力。

创新平台与产业融合新举措
会议宣布成立"遵义市白酒行业商会专家委员会酱师尊工作室"并授牌,旨在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商会会长郑先强在讲话中明提出要强化技术赋能、明确专家职责、推动产业融合升级三大方向,并进一步从技术攻关、标准规范、市场研究、人才培养、产区赋能五个方面对专家的价值体现进行了阐述,重点围绕效益展开工作。同时,要联合文旅、商务部门开发酒旅路线,进一步推动推动产业融合。

面对数字化转型浪潮,市工商联秘书长万苏创新提出以增量思维破圈的策略。借鉴1919餐饮生活圈模式,推动酱酒产业与文旅、餐饮场景融合。她表示,产业升级需双轮驱动,主要概括为“挖”和“加”,即向内深挖白酒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茅台、习酒在这方面的工作值得借鉴;向外“加”,是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巩固有量、吸引流量"的新型发展格局。这种文化和科技的双轨路径,大力提升了遵义产区的核心竞争力。

从首届白酒评委成立到酱师尊工作室落地,从技术帮扶中小企业到推动产业数字化,遵义白酒专家委员会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务实行动,将专家职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实际动能。在消费升级与市场变革的关键期,这种技术赋能、文化挖掘、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或将成为酱酒产业突破增长瓶颈的重要举措。
遵义产区的白酒行业在专家委员会的引领下,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进。在未来,专家委员会将继续发挥其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文化挖掘,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商会也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企业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