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长江酒道

图片


9部门联手擘画三年路线图,21策力推川酒迈向“质效时代”

图片

实施路径:四大维度驱动质效跃迁

专家视角:从“单兵”到“军团”的协同破局



执笔 | 洪大大

编辑 | 骆   言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7大方向、21条具体举措,为川酒产业擘画了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跃迁的清晰路径。


这份兼具战略高度与实操细节的“路线图”,直面当前川酒在数智化转型、品质标准化、品牌国际化和市场创新等方面的瓶颈,系统部署了生产、品质、品牌、市场四维升级策略。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构建全链标准、深化文化融合、拓展全球市场,川酒正开启一场以质效为核心的深刻变革。


这不仅是对国家提振内需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川酒把握产业变革机遇、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抉择,为千年酒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1


实施路径

四大维度驱动质效跃迁


川酒作为四川支柱产业与文化符号,凭借自然禀赋、传承技艺和企业矩阵,占据全国白酒“半壁江山”。从宜宾到泸州,"六朵金花"与"十朵小金花"共同构建了完善的全产业链体系。


当前白酒行业进入价值提升新阶段,川酒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生产端,需进一步提升智能化酿造水平;

品质端,需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市场端,需丰富产品结构以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同时,增强川酒区域品牌国际影响力、拓展海外渠道建设,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图片


《行动方案》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起覆盖生产、品质、品牌、市场的四维升级体系,为川酒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生产方面,数智化与绿色化双轮驱动成为核心突破点。


政策明确支持重点企业对制曲、酿造、灌装等环节进行老旧设备更新,通过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智能监测与控制能力,培育白酒行业智能工厂。


图片


“川酒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将实现产品追溯与市场趋势分析的双向赋能,推动生产与市场精准对接。


绿色酿造方面,酒糟、窖泥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被提上日程,通过转化为饲料、有机肥等产品延伸产业链价值,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品质保障方面,构建聚焦技术、标准、原料、人才四大关键维度。


技术创新上,四川省白酒制造业创新中心将重点攻关白酒特征风味解析、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核心技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标准建设上,将建立覆盖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检验检测、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标准规范体系,以标准引领品质提升;


图片


原料管控方面,川南糯红高粱等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全链条管控,从源头筑牢品质根基;


人才培育上,“百千万”工程计划培养百名青年管理人才、千名营销人才、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建设实训基地与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品牌升级上,采取“文化赋能+宣传推广+产权保护”三位一体的策略。


文化层面,通过挖掘川酒发展史、保护工业文化遗产,推动川酒文化与巴蜀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同时借助数字文娱、游戏动漫等新形式实现文化“年轻化”表达。


图片


宣传层面,川酒品牌将纳入四川文旅宣传计划,依托白酒博物馆打造文化新地标,通过 “百城千场”“川酒全国行” 等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产权层面,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川酒知识产权监督保护中心,为品牌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拓展方面,则围绕产品创新、场景融合、国际化突破展开。


产品构建上,在巩固浓香型白酒优势的同时,开发低度化、健康化新品,推动“川酒+川菜、川茶、川药”融合发展,打造跨界联名产品与新酒饮品类;


图片


消费场景创新上,重点推进酒旅融合。打造特色酒庄、酒博园等旅游目的地,发布“川酒行”精品线路,培育“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


国际化推进上,通过对接国际标准、开发适配海外市场的产品形态、利用跨境电商与海外仓等渠道,推动川酒借助中欧班列等物流通道“飘香全球”。



2


专家视角

从“单兵”到“军团”的协同破局


对于《行动方案》的出台,不同领域专家作出了解读。


图片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长江风酝商学院院长铁犁从经济、产业、文化传播三个角度阐释《方案》出台的意义。


区域经济层面:夯实支柱地位,激活全域发展新动能。


酿酒专用粮基地的建设将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实现 “从田间到酒瓶” 的价值提升,助力乡村振兴;酒旅融合项目的落地将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加与财税贡献提升,将为地方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宜宾、泸州等重点产区的能级提升,还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完善区域产业体系。


图片


产业发展层面:推动价值跃迁,构建数智融合新生态。


政策推动的质效提升将重塑川酒核心竞争力,通过数智化转型降本增效,通过品质升级巩固市场信任,通过品牌焕新提升附加值,推动川酒从“产量领先”向“价值领先”跨越。“川酒+”融合模式的探索,将打破产业边界,催生酒旅、酒食、酒文创等新业态,构建起多元融合的产业生态,为白酒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文化传播层面:弘扬巴蜀精粹,打造世界飘香新名片。


川酒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品牌升级与国际化进程将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纽带。通过白酒这一“文化符号”,可以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酿造技艺的精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川酒与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更将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图片


四川省酒业协会副秘书长陈雷公开表示,中小品牌酒企和原酒企业的品牌能力较弱,比较关注川酒品牌整体的影响力,而以“六朵金花”为代表的名酒企业,则更看重品牌资产的保护。


陈雷认为,在过去市场快速扩张阶段,企业在国际市场以品牌宣传为主,而当前白酒行业面临高端白酒消费趋于理性,饮酒人群老龄化严重、消费减少等问题突出,川酒出海已成为寻求增量的重要选择,《行动方案》多处对出海着墨,旨在助力市场份额的拓展。


图片


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常务副院长、川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柳公开表示,《行动方案》将通过统筹规划凝聚企业合力,推动川酒从“企业个体强”向“产区整体强”转型,强化整体品牌的集体影响力;根据《方案》,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搭建覆盖“产区标志一一企业商标一一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既为川酒企业筑牢侵权“防火墙”,也为产区品牌信誉夯实根基,切实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杨柳表示,《方案》强调川酒品牌的“集体身份”塑造。在构建文化价值体系方面,强调推动川酒文化与巴蜀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合发展;在品牌层面,重点围绕“川酒”这一IP开展集体宣传,使“川酒”这一兼具地域辨识度与文化厚度的整体招牌,更清晰地被消费者所认知。


图片


展望2025至2027年的发展周期,在《行动方案》的指引下,川酒产业有望实现历史性跨越。这场以质效提升为核心的转型,不仅将让川酒这张“金字招牌”更加闪亮,更将为中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川酒经验”。


排版:程   节     美编:付佳雪

编校:龚秦川     签审:刘   彬


  ✦   好文推荐✦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