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舍得智慧说的第759篇原创文章
2025 我们一起携手攒劲,实力盛放
岁月的尽头,风雪的深处,大寒与岁末重合。
俗话说:大寒迎年。
外面寒风凛冽,屋内热气腾腾,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为新年做准备:食糯、纵饮、做牙、除尘......好不热闹。
在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里,跟舍得君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清空负累,告别旧岁寒冬,迎新纳福运吧!

“万一哪天我要用呢?”
因为这句话,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破烂”要捡。
但这个“哪天”极有可能是2月30日,却基本不会是今天。2025年,不要再做“乱室佳人”了,好吗?好的。

正如《扫除力》里写的:你的房间,便是你生活的样子。每次收拾房间,都能成为我们回顾与审视过往的绝佳机会。
把自己作为提问的主语和中心,舍掉无用的物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不必问“这件还用得上吗”,试试问“留下它会让我开心吗”。
放下对“拥有”的执念,断绝“既要又要”心态,大胆舍,学会放,去繁就简,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腾出空间。

好的生活,是整理出来的。它和物品收纳同理,本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什么都想要,往往最后什么也留不住。
从随身的包包,从房间的一隅,从打扫这件小事做起,加速生活的新陈代谢,用一个尘埃尽去、窗明几净的新空间,迎接新年新气象。

每集都追到血压飙升,恨不得逐帧截图在小群里激情开麦吐槽,但看到下集更新的提示,又会啪地一下点进去。离婚真人秀就是有这种魔力。
但屏幕前的我们从上帝视角由衷地劝分不劝和时,自己又是否当断则断了呢?
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应酬聚会;
看似熟络、实则只能成为点赞之交的圈内“朋友”;
曾经无话不谈,后来渐行渐远的伙伴......

断舍离,断舍离,除了物质,更要精简身边的圈子。
在接受《舍得智慧讲堂》(现《舍得智慧人物》)采访时,知名编剧刘和平就曾表示,为了不用“伺候那些处处让你为难的人”,他“宁愿选择一个独立的工作,在自律的时候得到自在。”
正如“人间清醒大师”三毛笔下描述的那样,“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担。”筛选掉不合适的关系,才能为和自己同频的人腾出空间;告别虚假的情谊,才能为值得交付真心的人留出更多时间。
人生漫长又短暂,与其勉强自己戴上E人面具,维持无用的关系,不如和挚友相酌对饮,举杯老酒,共叙浓情。

新的一年,拒绝用热闹填补空虚,舍得陪伴,将宝贵的时间留给那些相伴多年仍和我们无话不谈的人吧~

生活破破烂烂,美食与爱总能缝缝补补。
当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想试着把自己重新养一遍,却发现新出现的“外卖刺客”给生活划开了更大的口子。
预制菜,盒装小饮料,液体勺,还有统一的国潮包装袋......饭缩力拉满。
可民以食为天。一荤一素,皆是生活态度。

如“北宋知名美食博主”苏轼,走到哪,写到哪,还吃到哪。
从前吃的是“食不厌细,脍不厌精”的冷锅鱼,被贬离京城后,苏轼一路发现美食,“好竹连山觉笋香”;即便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仍舍得花心思、花时间研究猪肉、羊脊骨等普通食材的烹饪手法,“意甚喜之,如食蟹螯。”
“凡物皆可以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他感受、赞美每一种食物,恰如他用心感受着每一天的生活。

千年后,我们也能在厨房里找到这种小确幸。
放弃外卖神券攻略,点开菜谱,一顿独居单人餐并没有想象中麻烦。
哪怕偶尔会有被油溅到和粘锅的翻车时刻,但在一次次煎炒炖煮中,看着冰箱里食材周而复始地消耗、补充,让它们变身一道道营养又健康的家常菜,人在厨房也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更有自己正在好好生活的踏实感。

烹饪一桌人间烟火,汇聚一席冬日温暖。25年,来试试“厨房1小时效应”吧!

从多到少,从繁到简,最后一步,往往是给自己的情绪做减法。
内耗,堪称当代人的精神“通病”。
为工作中的小失误惴惴不安,为一两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焦虑,为白天和别人讲过的一句话有歧义而辗转反侧,甚至是后悔多年前的某次吵架没有发挥好,于是在夜里独自“复盘”......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高级的人生,不是没有兵荒马乱,而是多了几分淡定与从容。想得太多,往往会极大地消耗自己的心力,还可能会将消极的情绪无限放大。
曾有人向曾国藩请教,军务繁忙,如何还能抽空做学问?曾国藩只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坦然地面对已经发生的事,不为尚未发生的事提前忧虑,舍去纷繁心绪,不贪恋过往,专注当下,聚焦于自身的成长,反而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与幸福感。

断舍离是一种行动,一种心态,更是一种选择的智慧。
日月轮转,吐故纳新。
愿你我以更强大的心抵御生活的风雨,为美好,去舍得。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