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毅

现任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工程师兼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荣誉称号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首届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中国酿酒大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工匠等荣誉称号。

 

█  沈毅,是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中唯一的一名80后,这个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年轻人,凭借着如雷达一样精确的感官,能够闻出稀释了百倍的几十种香味,也可以在11分钟内蒙眼品鉴出12种白酒,一举震惊全国。

 

1万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

由于父母都在郎酒酒厂工作,沈毅从出生时便与白酒结缘,大学毕业后也毅然选择回到二郎镇,进入古蔺郎酒厂。在郎酒先后从事酿造技术员、勾兑员、调酒师、酒体技术中心主任等工作。

 

但让沈毅最觉得任重道远的是2021年首届郎酒庄园三品节授牌成立的“沈毅大师工作室”,其以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大质量管理、酒体设计、技术研究等为工作内容,然则这些工作皆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十二分的投入与审慎。

 

人的口腔如果遭遇较高度数白酒的强刺激,便会皱眉头,需要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气来,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为什么我们不做一种喝了让人不皱眉头的酒呢?如何既保持酱酒幽雅的香气和厚重的口感,又能降低口感刺激性?”

 

为了突破这一技术难题,沈毅带领技术团队花了十多年时间研究突破,最终,青花郎不仅解决了一般白酒入喉难的问题,入口绵柔、顺滑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酱酒幽雅、厚重的美感。

 

酱香型郎酒的风味物质成分十分丰富,已探明的香味物质多达千余种。要想做一个品酒师,仅有天赋是不够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要闻得出各种芳香物质,更要记得住,多记住一种味道,对品质提升、科研创新都大有助益。

 

为此,沈毅养成了闻香识物的习惯,除了闻识日常的食材外,也闻自然界的各种花香、水果香,尤其是一些未曾闻过的特殊味道。

 

目前,沈毅带领团队拥有专利技术十一项,其中发明专利“浓酱兼香型白酒的生产方法”项目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四川省专利特等奖;参与《酱香型白酒》、《浓酱兼香型白酒》、《白酒风味物质阈值测定指南》等五项国家标准的制定;撰写《酱香高温大曲、酒醅和窖泥的真菌多样性分析》等专业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七篇获“中国酒业科技进步论文奖”。用》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主导创建了“中国轻工业酱香型白酒生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沈毅酿酒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七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推动企业和行业技术创新和人才进步。

 

他带领团队高效地将新技术、新工艺等成果转化,形成“青花郎”、“郎牌特曲”、“小郎酒”等新产品三十余个,连续三年创造320余亿元的巨大经济效益,实现利税130余亿元,并有效增加劳动就业1260余人,解决了当地农民增收问题。

人才生态是郎酒最强劲的技术生命力,在重视人才培养上,沈毅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坚持“正心正德、时间积累、专业技术、沉心专注、尊重受众”的培养方针。他坚持做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脚踏实地干才能走得远;做人要有目标理想、担当精神,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他也认为做白酒技术,不是靠人多,也不是靠学历,除了天赋外,更讲究经验和时间的累积。这笔时间账很清楚,技术人员从业的年份有多久,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酒体研发的优异程度,一个优秀成果的背后,实际上是时间与技术的叠加。

 

如今,沈毅大师工作室的核心团队成员共53人,其中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6人,省级白酒评酒委员16人,副教授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33人,助理工程师7人。工作室先后培养出国家级白酒评委、省级白酒评委、酿酒工程师、检测分析师等技术人才160余名,为郎酒构建出了极富生命力的人才生态。

 

未来,“沈毅大师工作室”还将以科研项目为抓手,持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品质,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人才队伍培育,正心正德,敬畏自然,崇尚科学,酿好酒。

 

2所获奖项

 

2007年,主研《红花郎酒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主研《酱香原酒生产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项目,荣获泸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3年,主研《酱香型郎酒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研究》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主持《酱香型白酒酿造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6年,主持《浓酱兼香型白酒的生产方法》项目,荣获泸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主研《浓酱兼香型白酒生产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7年,主持《浓酱兼香型白酒的生产方法》项目,荣获四川省专利特等奖。

2018年,主持《浓酱兼香型白酒的生产方法》项目,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2021年,主研《浓酱兼香型白酒生产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021年,主持《一种酱香型调味酒的生产方法》项目,荣获四川省专利三等奖。

2013年,荣获“第十二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荣誉。

2007年8月,发表论文“低度酱香郎酒生产工艺研究及展望”获“张弓杯”中国低度白酒生产技术论文二等奖。

2013年4月,发表论文“浓酱兼香型新郎酒的发展及工艺创新”获“茅粮杯”第十届全国白酒行业生产和发展研究讨论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7年4月,发表论文“兼香小贵宾郎酒的工艺与风味创新”获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8年5月,发表论文“产香枯草芽孢杆菌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获首届微生物制剂在酿酒中的应用技术论文大赛一等奖。

2019年7月,发表论文“高产吡嗪物质类芽孢杆菌在高温大曲中的应用研究”获第二届微生物制剂在酿酒中的应用技术论文大赛二等奖。

2020年7月,发表论文“酱香高温大曲、酒醅和窖泥的真菌多样性分析”获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一等奖。

2021年4月,发表论文“酱香高温大曲、酒醅和窖泥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获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