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秦柯


图片


2016年4月,我们策划出版过一起《总裁参考》,主题是「创新」。其时,行业正处于「八项规定」之后,进入深度调整的第三年,也是酱酒热带来黎明前的黑夜。


然而,一个令人不知所措的事实是,当年带领白酒走出黑夜的非但不是“创新”,反而是茅台引领的传统价值“回归”。那么,是否意味着对于白酒而言,创新是件不值一谈的事情呢?哪怕今天我们又到了一个充满阻力和迷惘的发展时期。


好在整整九年之前,刘国基先生在那期《总裁参考》的篇首专访中便开宗明义给出答案。


这位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位整合营销传播博士说:“创新的重点在于创造消费者价值,并非只是一味寻求新的发明和前所未有的行为……对白酒这样的行业而言,创新要么是创造出新的消费者,要么是为老的消费者创造出新的满足点。”


这句话不仅回答了当时《总裁参考》的问题——“什么是白酒创新的本质”,同时也指出了我们为什么需要“创新”——老的消费者在枯竭,老的消费需求在萎缩。


由此可见,“传统价值回归”并不是“产业创新”的反义词。酱酒热时代,正是茅台通过白酒传统价值的回归,满足了消费需求,创造了消费场景,引领行业走出了周期困境。


所以,眼下,不消多说,白酒又到该好好谈谈“创新问题”的时候了。


而且这个时候谈创新,不能用“泛创新”的态度来谈来审视,如果用泛创新的态度来谈来审视,就可能将所有的经营活动——至少是大部分——都贴上创新的标签。


在这个时候谈创新,一定是特指发生在战略层面的创新。而创新的目的,一定是特指在行业走向发生拐点,底层逻辑被彻底改变的关键时刻,以企业救赎为目的,并在突破的过程中,间接为行业进入发展新轨提供动力和能量。


这样的创新作为一种经营活动,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的。但这样的创新作为一种商业精神,却是一直深刻于企业家灵魂深处,永恒跳动于企业家呼吸脉冲之间的。


所以这个时候谈创新,也就必然要谈企业家精神,它的蓬勃是行业再度摆脱周期困境的根本动能,它的萎靡则是行业重新进入发展之路的最大阻力。


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两大基石,前者意味着冒险、进取和想象力,后者恪守着诚信、敬畏与责任心。


环境低迷,前景混沌,多数人处于茫然无措的状态,面对充满压力的现实与不确定的未来,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有出路,但所有的出路却都必然来自创新,这是勇敢者的游戏。


此刻的创新,一定还意味着某种程度、某些方面的颠覆,甚至意味着要对过往的自我否定。这一切,都决定了行业创新的唯一主角只能是企业家自己。正如新年伊始《柯力度③》的标题所说:「呼唤英雄主义,行业进入企业家时间」


刘国基先生也说,创新一定来自于企业家本身的需要,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建议,更不是来自外围的IDEA。因为战略创新的风险之大,失败几率之高,只有企业家自己才承担的起。


此刻的创新之于企业,需要放到改革之于社会或经济那样高的位置上去看待。


一百多年前的那场著名的变法运动,名曰“康梁变法”,实为“光绪变法”,是光绪帝想变才进入实施行动的,后来皇帝被太后架空,虽康梁还是那个康梁,但变法则瞬间魂飞魄散了。


让我们把时间条拉进到当代,将中国发展推入现代高速进程的改革开放,毫无疑问也是具有绝对领导地位的执政党自发的创新冲动所造就,而且是由执政党最核心领导人的强大变革意志所主导的。


诚然,领导者坚定的创新意志,要通过组织创新、系统创新和技术方法的创新来实现,但同时也是组织和系统能够放手创新的前提。张维迎教授说过:“创新的前提是自由……哪里有胡思乱想,哪里就有创新”,创新是对失败的宽容,可以说,对失败的允许,就是对创新的允许。


事实上,就我个人而言,目前在迷惘的同时也正心怀一种期待的欣喜,仿佛看到行业到了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那就是民营酒企的高光闪现。


毋庸讳言,在经营者自由意志这方面,民营企业家们具有不言自明的优势,行业调整的低沉时刻,其实也正是发展包袱的清盘契机,当创新成为走出泥沼的关键能量,他们理所当然地会给我带来更大的期待。


而这些企业能够借势出位,实现更加迅猛的成长壮大,拥有更加强劲的竞争能力,能够与茅台、五粮液等国家队一起,共同撑起行业的未来,对于白酒而言,对于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每一个酒人而言,都无疑是万幸之事,也是万世之事了。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