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赤水河两岸白酒产业的高速发展,
包材产业逐渐成为发展新焦点。
赤水河沿岸正悄然掀起一场“包材革命”,
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包材野心”。
出品丨云酒头条
近年来,随着白酒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白酒包材产业逐渐成为赤水河两岸发展的新焦点。
以遵义、宜宾、泸州三地构建起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无疑是当前白酒产业链建设的高地。
遵义市近日宣布,2024年力争规模以上包装企业完成产值42亿元以上;习水县全力推动“全国酱酒包材配套基地”建设;古蔺东城包材产业园区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60亿元……
从仁怀、习水,再到对岸的古蔺,赤水河沿岸包材产业正悄然完成升级,构建起白酒包材金三角,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图景。
数据显示,2023年遵义实现白酒产值1264.8亿元,以茅台为引领的白酒企业品牌舰队逐渐成型。
新国发2号文件下的遵义白酒产区,擘画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的美好蓝图,聚焦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遵义统筹推进“四区多点”产区建设,力争规模以上企业年产白酒25万千升,总产值突破1450亿元。
主产业的火热,自然推动了下游产业的“富饶”。为抢滩白酒下游产业,遵义包材产业也实施数字化转型,迎来高质量发展。
2023年4月,以“让酱酒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酱香白酒供应链高峰会议在仁怀开幕。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芦忠于,遵义市政府副市长李旭,仁怀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颖等领导出席。
现场,仁怀市方面透露,包材产业是酱香白酒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仁怀将充分发挥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优势,持续培育引进集聚一批产业项目,全力为包材企业搭“台子”、架“梯子”,以一揽子政策推动包材产业百花齐放。
为酱酒包材厂商“办展设节”,遵义对于酒类包材产业发展的信心,也延伸到了企业一线。
在海普智联科技(遵义)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百余台自动化机器正高速运转,一只普通瓶盖在经过注塑成型、印刷涂装和赋予二维码及NFC功能等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可扫码溯源的“智能”瓶盖,使生产可记录、源头可追溯、物流可跟踪、信息可存储、品牌可营销。在这条智能化生产线上,每天能够产出30多万个小瓶盖。
云酒头条获悉,该公司凭借遵义白酒包材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数字化引领的升级转型,2022年实现产值7600余万元,2023年目标1.3亿元。
在位于遵义市汇川区的贵州省和玛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半自动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一张张卡纸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精致的白酒包装盒。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集团共拥有146项专利技术,在位于汇川区的和玛印刷包装工厂内,现有流水生产线5条,每天可生产白酒包装盒5万个,年产值达1.5亿元。
这些,只是遵义市在包材板块的小小一隅。
▎中国·酒都酒包材市场(图源:天眼新闻)
事实上,早在2019年,贵州白酒产值就突破千亿元,包装需求达到120亿元。遵义市作为贵州白酒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下游产业随之得到飞速发展。
两会期间,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透露,2024年遵义将力争规模以上企业年产白酒25万千升,总产值突破14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包装企业完成产值42亿元以上,白酒包材本地配套率稳定在80%以上。
与之对比,《2022年度包装行业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我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9860家,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2293.34亿元,累计完成利润总额631.07亿元。酒类包装行业规模增长仍有很大空间。
可见,遵义围绕“创新强链、配套补链、优化固链”,推动完善白酒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条,呈现工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尤其在包材产业,遵义走在全省前列。
作为遵义市白酒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习水县对白酒产业的重视与日俱增。
习水县委书记常文松曾在包材企业调研中提出,近年来,习水抢抓省、市大力发展白酒包材产业政策机遇,白酒包材产业迅猛发展。企业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效帮助解决本地户籍人口就业,为习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水县委副书记、县长冉崇庆曾表示,近年来,习水在发展壮大白酒产业同时,还在其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白酒包材配套基地”,同步推进白酒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绿色发展,习水产区的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全国重要的白酒包材配套基地”这一称号,奠定了习水发展包材的决心。
在习水县温水镇娄底村,紧邻正习高速温水东收费站,一栋栋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笼罩在层层薄雾中,温水白酒配套产业园区就在这里。
▎温水白酒配套产业园区(图源:习水发布)
贵州省习水中飞包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们营业额突破3亿,今年第一季度订单已接近5000万元。今年2月6日已经正常复工复产,目前10多条生产线400多人正常生产,以满足公司今年的订单需求。”
温水白酒配套产业园区,也是习水县全力建设贵州省白酒包装材料配套中心的一部分。
据习水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苟明利介绍,习水县近年来围绕新国发2号文件,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按照“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品质化”发展思路,持续做大做强白酒首位产业,巩固“2+3+N”的白酒产业布局,奋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和全国酱酒包材配套基地。
习水县在大力打造白酒产业链的同时,还着力推进包材产业链、酿酒装备产业链建设,今年习水县将加速建设温水、二郎白酒包材配套产业园区,启动建设马临商贸物流园区,并持续引进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产业链长的白酒包材综合性项目。
▎习水产区一隅(图源:中国酒类流通协会)
今年,习水县将依托2个百亿级企业、3个十亿级企业和一批亿元级企业组建白酒“舰队”,继续做大做强白酒首位产业,大力打造白酒产业链、包材产业链、酿酒装备产业链。
对于习水而言,与其说聚焦包材,不如说包材只是其实现白酒全产业链“野心”的其中一步。
看过了右岸城市对于包材的动作,再来看赤水河左岸。
2023年7月,古蔺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发布两个白酒招商项目:古蔺县金兰街道拟建设白酒创意产业园,总投资预计约15亿元;位于金兰街道的东城产业园,将建立白酒包材项目,预计总投资40亿元。
这是古蔺提出打造“优质酱酒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之后,建设全产业链业态的又一重大项目。
古蔺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资料显示,白酒包材项目位于东城产业园白酒配套全产业链聚集区(金兰街道青阳村)金兰高速路口,规划面积800亩,预计总投资40亿元,新建100万平米白酒包材厂房及其配套设施。建成可满足30万吨白酒包材配套,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360亿元、利润110亿元。
▎古蔺东城包材产业园区(图源:古蔺招商)
今年1月,古蔺东城包材产业园区正式投产。事实上,截至去年11月,东城产业园便已入驻8家酒业包材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酒瓶、酒盒、酒盖、酒袋等酒类包材“一站式”集成包装,直接面向市场销售。
位于产业园内的四川义昌制盖有限公司内,有一条专为郎酒生产瓶盖的自动化生产线。据悉,这条生产线日产瓶盖可达100万个。
另一边,古蔺郎晖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厂房数据显示,该厂房每年可生产郎酒包装盒5000万个,满足郎酒5万吨至8万吨酱酒包装需求。与该项目为邻的,还有为郎酒配套生产大纸箱、手袋、酒瓶盖等的包材项目。
按照2025年全县产酒20万吨计算,届时该园区产值将达50亿元。
回望前几年的古蔺,发展并不如人意,2020年初,古蔺才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在此之后仅用短短两年,2022年、2023年,古蔺连续两年上榜赛迪西部百强县榜单。
古蔺的酒业占全县GDP比重超四成。然而,此前当地却无一家规模化酒业包材企业,从外地采购包材,成本要多支出20%左右。
毋庸置疑,酒业对于古蔺发展而言,是重中之重。
如何围绕主导产业做强配套产业?古蔺的答案是:聚焦建圈强链,向上下游、左右端延伸触角。
古蔺按照白酒产业链配套区等4个功能区和新能源新材料生产研发中心的布局,打造功能完备、链条完整、体系完善的现代产业园区,围绕产业链前端、后端进行招引,仅用1年时间,就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赤水河左岸的古蔺正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古蔺产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古蔺产区的蝶变,也能从其包材产业发展中看到些许经验。
一条赤水河,数千年来以优质水源养育了不计其数的酿酒人。如今,凭借两岸白酒产业的蓬勃发展,又将如树干生出枝叶一般,延伸出无数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也许数十年乃至数百年后,透过赤水河的倒影,人们仍然能从中窥见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
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封面图来自摄图网
【云酒头条】原创,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转载/合作/投稿/咨询,公众号回复关键词
欢迎提供线索,采用1000元起:
15688579119(手机同微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