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流动站与泸州老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孙铜出站报告会在成都顺利召开。孙铜博士后的研究课题为《酿酒底锅水深度资源化用作反硝化碳源的研究》,指导老师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张良酿酒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酿酒协会白酒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良,四川轻化工大学教授龚敏。
本次出站报告会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石碧,四川轻化工大学教授封雪松,舍得酒业副总裁、正高级工程师饶家权共3位专家组成评审小组,组长由石碧院士担任。
会上,孙铜博士后就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标与问题、研究方法与内容、研究结论与成果等进行汇报。该课题研究提出将酿酒废水作为反硝化碳源的新型资源化路径,通过分析其碳氮特性、技术可行性及生态效益,发现酿酒废水(COD 5000-50000 mg/L,C/N 比 8-20)可替代传统甲醇、乙酸钠等外购碳源,降低脱氮成本30%-50%,同时减少碳排放1.2-2.5 kg CO2e/m³废水。结合长江流域酒企分布特征,论证了该模式对缓解长江氮磷污染、推动沿江产业绿色转型的实践价值。
姓名:孙铜
博士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博士后导师:
课题名称:《酿酒底锅水深度资源化用作反硝化碳源的研究》
孙铜博士在站期间,荣获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第72批面上资助,获批资金8万元;该课题发表论文7篇,形成专利3项,参与团体标准2项,已研发出基于酿酒底锅水转化的催化剂、反消化碳源和阻垢剂,使用效能优于常规添加剂。
专家组听取孙铜博士后的汇报后,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及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孙铜博士后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对酒厂底锅水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已完成博士后课题研究任务。经评审专家组集体评审,一致同意孙铜博士后出站。
近年来,张良酿酒大师工作室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技术革新、技能攻关和推广活动,累计指导博士后15人,已出站博士后11人,出站博士后已成长为所在领域的核心青年骨干,为所在单位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优化工艺、技术改造、成果转化为导向,积极攻克行业共性难题、推动关键性技术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持续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张良大师工作室
资讯|百科|科研|话酒|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