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消费端、市场端、生产端的变化都可以看出,升学宴曾经的红红火火已经被冷热不均所取代。
不论是业务量骤降三分之二,亦或是业务直接停摆,以及“一桌即可开宴”的变通,都折射出今年升学宴市场之难。
文|唐洪涛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揭晓,升学宴成为了焦点。云酒头条调研发现,相较往年的火爆场面,今年的升学宴冷热不均,并有明显降温趋势,个别名酒经销商的升学宴业务锐减三分之二,更有甚者业务直接停摆。
对此有专家直言:风向已变,早做打算。
冷热不均
曾经,各地升学宴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如今,升学宴则是冷热不均,差别悬殊。
先看消费端。
长春的马先生为庆贺其子金榜题名,特意在当地一家五星级大酒店举办升学宴,答谢亲朋好友,升学宴办得有声有色,略显遗憾的是部分宾客未能到场。
在烟台,于先生与三位大学同窗今年同时收到了孩子的高考捷报,不过,他们只是小聚了一番,互表祝贺,即告完事。于先生直言,现在大家消费日趋理性,没必要像以前大操大办。
再看餐饮端。
最近,烟台某星级酒店推出了多项升学宴优惠政策,比如赠送主题场景布置、蛋糕饮料、专属主持人以及啤酒饮料矿泉水畅饮服务等。但是,市场表现只能用“还行”来形容。酒店运营总监王女士认为这与市场环境有关,“在升学宴的规模、热度方面,北方明显不如南方”。
如其所言,南方饭店的升学宴热度确实高了不止一点。
上饶一家酒店对于升学宴设定的门槛比较低,每桌价位从不足千元到将近2000元,可以满足多方面需求,因此升学宴预定非常火爆,且多在10桌左右。
长沙某私营饭店负责人表示,最近到该饭店预定升学宴的客人相当多,宴席数量从8-10桌不等,多者超过20桌。客户如要预定升学宴,需要提前与该饭店确定宴席桌数。
与此同时,该饭店也做了两手准备,比如,订8备1,即在客户预定8桌宴席并另备一桌的情况下,如果当天确实为8桌宴席,则预备的一桌宴席不另外收费;但是,如果当天只有7桌宴席,饭店仍将按照8桌的标准收费……
最后看生产端。
宴席市场向来是宋河酒业的主攻方向,今年,其在河南升学宴市场上全面出击,推出了赠送背包、拉杆箱、封坛酒等多项举措,反响良好,郑州、南阳等地纷纷传来捷报。
某川酒品牌的境遇截然相反。据其沈阳市场经理李先生表示,当地宴席市场比较平淡,集中反映在频次下降、桌数减少,而这种现象自五月份已经露出苗头。
“当时我们打电话邀约一些重点客户,但他们纷纷表示不愿意来,主要原因就是禁酒令的影响。禁酒令会不会成为常态?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李先生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该品牌针对升学宴市场只是延续了去年的优惠政策,反响平平。
“几家欢乐几家愁。”从消费端、市场端、生产端的变化都可以看出,升学宴曾经的红红火火已经被冷热不均所取代。
断崖式下跌
对于酒商而言,今年的升学宴市场更加“寒冷”。
海口某名酒经销商戚先生直言,公司升学宴业务相较去年同期减少了三分之二,即便偶有客户提出升学宴需求,也只有三四桌而已,较之往年动辄四五十桌的水平相差甚远。
戚先生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是消费日趋理性,消费者纷纷捂紧了“钱袋子”;其次是受到禁酒令的影响,公职人员很少参加宴请,更别提主动举办升学宴了。
不过,戚先生发现,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升学宴市场则是异常红火。海南农村向来都有升学宴的传统,学子只要成绩上线,父母就会大摆筵席,少则几十桌,多达上百桌。尽管农村市场的宴席用酒普遍价格较低(以100元居多),戚先生依然果断地将战略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江苏江阴金路烟酒、河北任丘新华烟酒则还在探索市场突破之道,前者升学宴业务同比降低了一半以上,后者更是处于停滞状态。金路烟酒总经理薛静贤表示,目前当地宴席市场非常疲软,经销商只能静候政策好转;新华烟酒总经理郝青直言信心备受打击,虽然其自身亦有动作,无奈市场毫无反响。
“在郑州,一桌即可开宴。”河南酒百惠连锁公司总经理张海宁介绍,郑州当地经销商主动降低升学宴门槛,从常见的3-5桌到1桌即可开宴,并能享受到相关的宴席政策。
不论是业务量骤降三分之二,亦或是业务直接停摆,以及“一桌即可开宴”的变通,都折射出今年升学宴市场之难。
面对困境,如何应变?
十字路口
升学宴,一向被酒厂、酒商视为重要的市场增长点,而今年的升学宴市场如此冷清,究竟发生了什么?
福建中润玖通董事长牟磊认为,这是三方力量作用的结果:一是经济环境整体不佳,二是酒业调整还在继续,三是上游厂家没有实质性的应对举措。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则认为,这主要是受到政策收紧以及消费者理性饮酒观念转变的双重冲击。
虽然升学宴市场遭遇“寒冬”,但是并非没有解脱之法。
牟磊建议,就酒厂而言,应该放弃过去那种高速增长、压货压款的方式,弯下腰来尊重市场,做好厂商关系,采取实际举措以支持经销商;就酒商而言,应该学会做减法,争取先活下来。
“在这种大环境下,酒商一是要果断放弃那些继续压货亏钱的产品,选择做一些有利润的新产品;二是经营上要学会降本增效;三是要学会营销创新,提高专业的营销能力。”
蔡学飞则对酒企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弱化“升学宴”标签,转向“家庭成长仪式”,杜绝大操大办,推出小型家宴套餐、低度化产品适配私密聚会;二是联合教育机构或KOL提供志愿填报、游学等增值服务,将酒品转化为“成长纪念品”而非面子道具,丰富升学宴内涵;三是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主打“感恩”“家庭团聚”等情感内核,开发地域文化以及个人定制等限定款激发本土认同,从而重新激发升学宴的消费热情。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的观点更加直接:近年来,升学宴大行其道,既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违背了传统师道,又增加了家庭负担,在社会上形成了大吃大喝之风,“社会舆论对升学宴的争议日益增多,升学宴该到了取消的地步了”。
曾经备受关注的升学宴,就仿佛一个在瑟瑟寒风中走到十字路口的孩子,他究竟该往何处去呢?
- END -
来源于公众号-云酒头条,本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