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10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在成都举行。抢抓这一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转移示范平台第二次来川所带来的更多更新更广泛的机遇,四川“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以开放的胸襟、合作的胸怀,推动一系列产业转移合作项目签约、发布一揽子机遇清单、开展多领域推广推介。


当发展热潮奔涌向前,三个发人深省的时代之问也已然显现——


在这场全国性的产业转移浪潮里,四川为何成为“现象级”的选项?


大企业好项目新机遇接连落地后,四川怎样变“超级流量”为增量?


在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四川如何扛起“经济大省”重任?


三个问题,牵引出关于四川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的探讨。如今,随着又一场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的落幕,“三问”的答案,也在投资者的选择中、承接产业的协作中、建圈强链的行动中渐次铺陈。


图片

与会嘉宾参观数字产业展览区(鲍安华 摄)



缘何而来?



“我们选择投资四川,因为这里有深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有前瞻性的政策支持、优秀的人才储备、开放的创新生态,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活动期间,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沙超群的一句话,反映了与会者的共同心声。


自2016年在成都高新区成立以来,海光信息扎根四川近十年,营业收入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处理器芯片设计研发中心。


与之相伴相生、相互成就的是,这期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也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全省产业规模已超1.68万亿元,位居中西部第一。“十年间,我们与四川、成都携手同行,实现了共同发展。”沙超群说。


从一个“链主企业”视角里,我们能看到企业在四川这片热土上将“产业转移”转化为“价值升级”的故事。而从另一个即将来川的“新朋友”的选择中,我们又能窥见另一种“四川吸引力”。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开鸿”)致力于研发和推广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首次来川参加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的企业OS产品部总经理柴莹直呼,既感受到了战略机遇下投资四川的热潮,也感受到了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热情。


“紧跟国家战略方向,我们将加快在四川的投资布局!”柴莹透露,目前,四川有关部门已帮助深开鸿对接了一些本地产业链上的企业,达成合作近在咫尺。


一家又一家企业坚定地选择四川,也直观印证了在川投资兴业的多重优势。


图片

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链订单签约仪式现场(乔薇 摄)


战略层面。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赋予四川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的使命任务,要求“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


战术层面。四川扎实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动能加快升级、开放能级不断提升、能源资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


基础实力。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四川在全国产业发展版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全方位的产业基础,不仅构成了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了抵御不确定性因素冲击的更强支撑。


于国家的战略里找坐标、从企业的选择里找答案、在四川的行动里见担当。如今,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为契机,四川将持续推进与先发地区的产业合作,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发展。


图片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数字产业(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和软件)专题对接活动现场(鲍安华 摄)



如何接好?



承接产业转移,关键在引得来,重点在如何承接得好。


“推动制造业梯度转移应做到与区域定位、与强链补链延链、与营商环境、与比较优势的‘四个结合’。”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的开幕式现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一席话引起与会者共鸣。


以上述维度观察四川,我们发现,这样的观点或已经、或正在照进现实。


例如,四川新发布的《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绘制了光伏、风电、氢能产业发展图谱,精准剖析产业发展优势与短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此外,四川还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之家”服务体系;建立招商引资重大在谈项目省、市(州)、区(县)三级联动调度机制,及时打通在谈项目痛点、难点、堵点,推动项目落地。


有更精准的设计,有更实在的抓手。四川以“政策执行力”响应国家战略,企业用“发展能见度”衡量转移红利。


图片

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在开幕式上发言(胡敏 摄)


苏州和成都,一东一西两大城市。常年往返两地,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总能感受到两座新一线城市强劲的发展脉动。近年来,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已先后在四川的成都、乐山、眉山等地建设总部和生产基地,形成了从材料端、制造端到应用端,“研发+生产”“总部+基地”的链式协同发展格局。“我们原创的‘一步物理法正极材料’是全球首创、行业领先的颠覆性科技。”兰天石说,四川,正是这一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和产业核心基地。


前沿的新材料在西南内陆这片沃土上生出“国际范”,一株小小的苎麻也能在这里“长”出大市场。


“天虹国际集团不仅看中四川不可替代的巨大市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积淀,也看中一份难得的产业情怀和创新精神。”作为全球最大的包芯棉纺织品供应商之一,在落地达州的过程中,天虹国际集团见识到了当地的通力配合与鼎力支持。企业执行董事叶立新介绍,为了保障原材料供应,当地还全面推广苎麻种植,这更坚定了天虹国际集团选择四川投资的信心与决心。


图片

天虹国际集团执行董事叶立新在开幕式现场作为签约企业代表发言(唐千惠 摄)


为四川点赞代言,企业代表用亲身经历诠释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也用升级的投资规模与四川“双向奔赴”,实现如何更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同题共答”。


在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的开幕式现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及周边国家投资,而四川正是紫金矿业的重点布局省份。下一步,紫金矿业拟在四川投资建设中国最大的绿色循环铜锂产业园,助力川藏协同打造资源绿色循环产业标杆。


看中四川、看好四川,有企业落地项目,有企业砸下重金。攀枝花美斯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兰表示,聚焦产能升级和技术深耕,企业计划在川追加2.5亿元投资。“一方面将建设智能工厂,力争能耗下降15%,另一方面计划设立川西南光电研究技术学院,针对MicroLED技术进行突破。”



何以争先?



近年来,全国各地密集举办产业转移发展对接系列活动,建立健全区域对接合作机制,一大批重大项目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签约落地。


在这场竞争与角力愈演愈烈的产业梯度有序转移的浪潮中,经济大省四川如何立潮头、抢先机?


——在会场里找答案。


195个、120个、102项……5月9日下午,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多场专题对接活动同步举行。前述数据分别是数字产业(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和软件)、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产业、高端能源装备产业三个会场发布的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清单。


图片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四川省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链投资机会清单(乔薇 摄)


就在专题对接活动几个小时前的开幕式上,集合了21个市(州)重点园区信息和重点项目信息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机遇清单》,285页的扎实内容,让与会的供需企业负责人如获至宝。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姬广辉对此感触尤深,“政府拿出‘一链一清单、一链一图谱’,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了解彼此、互相交流,很有诚意!”


图片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姬广辉接受记者采访(蒋师帅 摄)


——在对比中找答案。


2024年,共谋产业新布局;2025年,同筑圈链新生态。


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活动主题,结合当前四川实际,此次活动中,不少嘉宾在观点碰撞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透过这一表象变化能窥探出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逻辑演进:从‘链’上发力,全面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一语道破奥秘!去年以来,四川围绕高端能源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15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以“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为架构的协同推进机制,推动优势产业延链升链,加快新兴产业补链强链,促进未来产业建链成链,带动重点产业能级大幅提升,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逐步完善的生态圈、日益健全的产业链,成就了四川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到四川入“圈”上“链”实现更好更大更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企业纷至沓来的深层次动因。


“四川最吸引我们的就是产业的聚集、逐步成熟的产业链。作为一家在智能化汽车领域深耕了20余年的企业,我们相信未来可以在四川大展身手。”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经理张晨旭表示,公司与宜宾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希望能够继续扩大合作规模,擦出更多火花。


图片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经理张晨旭接受记者采访(胡敏 摄)


群雄逐鹿谁问鼎,涛头弄潮见豪情。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明确提出,四川将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更大力度构建产业圈链协同生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更大力度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能;着力提升开放合作能级水平,更大力度促进产业区域协同联动;着力完善要素服务保障体系,更大力度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站在又一个新的高点眺望,48.6万平方公里的巴蜀大地,市场机遇无限、增量空间广阔、合作发展的美好未来无垠。看,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四川,正以实干为笔,作答“经济大省挑大梁”“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发展”的时代考题!






- END -


来源于公众号-四川制造,本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