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编者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于2023年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亮相于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受到广大读者和宣传、文旅、教育、党校等单位部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入选学习强国、2023苏版好书等书目推荐。

 

2024年8月19日-23日,李后强教授受邀出席于南京图书馆举行的主题为“书香满金陵 经典耀中华”系列活动和“阅见长江”专题书展,并在南京图书馆作了题为《长江文化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思考》的学术讲座。


长江流域生活着56个民族,总人口约4亿人,其中汉族约占94.24%,少数民族约占5.76%,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包括土家族、苗族、彝族、侗族、藏族、回族6个民族。


图片


土家族聚居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无本民族的文字,“过赶年”是其重要节日,在文化艺术上以摆手舞见长。


苗族大多居住在贵州、湖南、重庆。苗族先民最先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 “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语言较复杂,没有统一的文字,以农业为主,狩猎为辅,喜食酸味,服饰各地差异较大,传统佳节为“苗年”。


图片


彝族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和贵州。彝族先民主要源自古羌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 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及滇池两个区域。彝族是古羌人南下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彝文是彝族的文字,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日历以农历冬月为岁首,十月为岁尾。


侗族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的毗连地区。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侗族先民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大歌”是侗族音乐中的精粹,每逢节日、歌队出访或迎接歌队来访,以对唱“大歌”而获 得声誉。


图片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自称为“蕃”(汉语称“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大藏经》闻名于世,信仰喇嘛教,居民主食为糌粑,饮酥油茶,牧民以 牛、羊肉为食。


回族在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分布。“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最初为他称,后来才演变为自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指唐代以来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葱岭以西部分地区)一带的回纥(也叫“回鹘”)人。回族在饮食习惯、服饰装饰、诞生命名、成年仪式、婚姻和丧葬、节日等习俗上,都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