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编者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于2023年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亮相于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受到广大读者和宣传、文旅、教育、党校等单位部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入选学习强国、2023苏版好书等书目推荐。

 

8月19日-23日,李后强教授受邀出席于南京图书馆举行的主题为“书香满金陵 经典耀中华”系列活动和“阅见长江”专题书展,并在南京图书馆作了题为《长江文化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思考》的学术讲座。


图片


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长江流域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入带动了近代长江沿岸工商业的发展。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打开了长江沿岸的大门,取得在长江沿岸某些开放城市的特权,纷纷设立银行,开办洋行, 发展金融业,扩张航运和开办工厂。


图片


随着外资企业的刺激,实业救国热潮的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本土近代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长江沿岸工业发展主要涉及轻工业领域,棉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在近代中国社会获得较快发展,它们聚集在长江下游地区,家庭手工业占主要地位。


长江流域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长江不同于黄河,因其水量大,全年可通航,成为我国重要的航运主干道。


图片


自1893年始至1937年,长江沿岸地区的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取得较大成效。1928年至1937年间,长江流域沿岸城市间综合性近代化交通结构基本形成,推动着长江沿岸地区近代经济的发展。一直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长江沿岸城市间的铁路、公路交通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也因此受阻。


长江如血管一样延伸连接着周边区域,近代中国借助这四通八达的水道网络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贸易运输,因而我们说长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地和“发动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