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笔 | 姜 姜
编辑 | 古利特
2月14日,由四川省酒业协会牵总,会同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四川省酿酒协会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川酒宣传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筹备工作联席会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会议参会各方达成了战略共识,川酒宣传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由四川省酒业协会、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四川省酿酒协会共同为主办单位,每年持续举办,评选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流通协会。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大智出席会议,他表示,要汇聚各方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川酒发展新桥梁,拓展川酒文宣新时空。

陈大智指出,四川白酒产能、产量一骑绝尘,收入占据全国白酒产业半壁江山,是公认的白酒大省。2023年,四川白酒产量达到136.7万吨,整体营收稳居全国第一。
陈大智表示,川酒产业除了在生产端、销售端保持领先还远远不够,在媒体舆论宣传阵地也应该有与之相称的地位,才能与川酒产业影响力相匹配而同频共振。在舆论、平台的加持下,川酒整体品牌的打造才能更上一层楼,形成川酒全产业链宣传的优先态势。
过去,自信的川酒长期受制于“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桎梏,埋头搞生产,着力搞技术。如今信息化大爆炸时代,如果舆论加持的力度不够,酒再好也会被深巷子所掩盖、遮蔽而被忽略。正如一位川酒大品牌的负责人在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中感叹道,我们正在加紧补课。

对此,陈大智建议,厂商、协会、媒体等社会各界需要合力推进,共同提升讲好川酒故事的能力。
“川酒好是全国公认的,川酒为什么好?好在何处?这就是需要大家共同讲好的川酒故事。”陈大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工厂专注于生产、新闻媒体着重舆论宣传、协会发挥桥梁作用,形成合力,共同讲好川酒故事,推动川酒产业良性发展。
陈大智同时强调,川酒的品牌,不仅仅停留在酒的品牌上,也要进一步拓展到宣传川酒的平台品牌的打造上,塑造上,与川酒品牌虚实结合、浑然一体,形成川酒产业的独特魅力。

陈大智道,由四川省酒业协会、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四川省酿酒协会共同主办川酒宣传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传递出的不仅是一个信号,更是一种信心。我们正在为川酒文宣品牌奠基。
“四大行业协会,不是独木桥,而是由多个通道组成的强大网络,互通互联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为酒企搭建起了多维立体的平台。川酒宣传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连续多届持续举办,也将成为川酒宣传的舆论平台品牌。”陈大智表示。
陈大智希望将川酒宣传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打造成一个像四川白酒品牌一样深入人心的存在,通过与各方的合作,从技术、文化、品牌、市场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宣传川酒,让川酒品牌故事更加丰满,让消费者更加了解川酒产品。

陈大智还提到,在中国白酒出海的进程中,舆论宣传的力量不容忽视。
陈大智介绍道,四川作为中国白酒的重要发源地,特别是白酒金三角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法国西南地区波尔多葡萄酒产区遥相呼应。
陈大智表示,在全国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清单的275个地理标志产品中,我省入选产品数量最多,共28个,其中五粮液、泸州老窖酒和剑南春酒类产品入选。2021年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为中国白酒走向欧洲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他指出,从数据上来说,2023年中国白酒的出口额为8.05亿美元,仅占国际烈酒市场的0.45%。目前,四川白酒品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仍是空白,讲好川酒故事,任重道远。

当前行业正面临深度调整,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拐点来临之际。不管是品牌打造提升,还是抢占国外空白市场,这都是川酒的机会。
陈大智强调,宣传平台的强大与否,可以影响企业在国外市场表现和发展潜力;政府也可以通过宣传平台为企业赋能,放大其价值,实现倍增效应。因此,宣传力量在白酒出海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川酒走出国门的关键助力。
陈大智进一步指出,宣传平台应该发挥长处,为白酒品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川酒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贡献舆论力量,真正提升川酒的国际影响力。在此过程中,舆论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媒体人所独具的敏锐性和独特观察视角,能够为讲好川酒故事提供新的思路。
最后,陈大智希望川酒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提升川酒的品牌影响力,打破国际市场壁垒,将川酒推向世界舞台。“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川酒必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实现更大的发展。”
注:本文根据陈大智在“第三届川酒宣传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筹备工作联席会”上发言整理,略有删节。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