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台机械臂精准挥舞,输送机有序运转,智能行车系统灵活调度……眼前科技感十足的场景并不是在工业工厂,而是位于成都邛崃的一家传统白酒企业。
今日,记者走进汉赋酒业酿酒车间看到,曾经“师傅挥汗铲酒醅”的传统场景,已被全流程数字化作业取代。从酒醅上甑到蒸馏出酒,从摊晾下曲到丢糟入窖,各道工序在智能化协同下高效完成。

“传统酿酒靠老匠人的‘肌肉记忆’,智能酿造则将经验转化为精准数据。”汉赋酒业董事长宋一明向记者介绍,这家1996年创立的企业,在2020年决定投入5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10台上甑机械臂。

“上甑环节是白酒酿造的关键技术,传统工艺依赖师傅的‘见气压醅’经验,酒醅的均匀度和松紧度全凭手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制约品牌化发展。此外,人工上甑效率低、成本高,这种高强度体力劳动也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宋一明说,产能扩张、品质稳定和成本压力,让“智改数转”成为必然选择。

记者在车间看到,正在工作的上甑机械臂搭载红外成像和热感应技术,每个操作都有数据支撑。系统能实时监测酒醅温湿度,异常波动时会自动预警并给出调整建议,使出酒质量稳定性显著提升。

“智能不是取代传统,而是让匠心更精准。”宋一明一语道出转型核心逻辑。企业智能化改造聚焦“经验数据化”——将老匠人“见气压醅”的技艺转化为可量化的参数,既保留微生物发酵的自然属性,又通过数据管控消除人工误差。
智能化转型在守住传统风味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机械上甑效率是人工的2倍以上,原酒优级品率大幅提高,人工成本明显降低,实现了‘降本、增效、提质’的多重突破。”宋一明说。
此外,智能化改造也改善了工人的工作体验。“以前每天要铲10多吨酒醅,下班浑身酸痛。现在从‘操作工’变成‘监督员’,只需监测设备参数,劳动强度减轻了,效率反而更高。”汉赋酒业员工李富驰说。

“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全环节中控系统,为每个发酵池安装智能温度计,通过云端实时监测发酵情况,让品质管控贯穿整个酿造流程。”宋一明对接下来的改造同样充满期待。
近年来,借助成都市出台《邛崃区域酒类产业发展促进办法》,邛崃出台《邛崃市邛酒振兴人才发展激励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从财政、科技、人才等方面支持企业智能化转型。未来,还将重点支持酒企开展智改数转、绿色生态酿造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及左右岸的协同联动,推动项目招引和综合开发利用,最大程度释放以酒类生产为核心的产业价值。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