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酒城 · 醉美泸州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酒史遗珠

1996年,“泸州大曲老窖池”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次为酒类叩开国保之门。
到今天,15处国保中,有12处白酒,2处葡萄酒,1处啤酒。
按分类看,15处中包括古遗址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古建筑1处,另有两处列为“其他”;按区域看,分布在四川的最多,有4处,山东和吉林各两处,江西、河北、山西、安徽、贵州、青海各1处。
黄酒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酒种却并不在列,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酒类国保极为稀缺。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在古文化遗址与古建筑中,与酒生产生活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有65处,同样算不上非常多。

图源/泸州老窖

每一处国保单位门前,都立有一块方正的石碑,上面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的名字,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及成为国保的时间。
国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要具备哪些价值,才能成为国保?

图源/泸州老窖


按照国家文物局2021年印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规定》,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应当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突出的社会、文化意义,至少符合四个价值标准之一。
一是在人类起源和演化进程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二是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
三是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直接相关等;
四是突出体现中华民族创造力与精神追求的代表性建筑、文化景观、历史名胜或建设规划成就。
无论哪条标准,都意味着成为国保有相当高的门槛。
而这15处酒类国保,作为中国人在持续不断的酿造过程中保存下来的遗迹,折射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国酒文化、酿造工艺、历史建筑、文化景观以及工业形态、商业形态。


酒类国保单位
穿越时间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80处。
首批以及此后的第二批、第三批,都没有酒的身影。一直到35年后,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泸州大曲老窖池”赫然在列。
这是中国白酒也是中国所有酒种,首次被列入国保单位。2013年,“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也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第四批“泸州大曲老窖池”。

图源/泸州老窖

酒在数千国保中占得15处,数量虽少,但每一处都称得上极为难得,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酒最宝贵的历史价值。

每年3月是“泸州白酒历史文化遗产宣传月”,将每天宣传推广白酒历史文化知识。希望大家踊跃投稿分享、积极参与行动,争做酒城泸州白酒历史文化宣传员和践行者!
往期回顾
1

来源:好酒地理局
全文有删减

编辑 | 刘柏廷
校对 | 胡起萍
审核 | 刘 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