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酒城·醉美泸州

春分时节,昼夜均长,天地间流淌着复苏的生机与诗意的微醺。自古文人墨客以酒为媒,将春分的物候之美与人生的悲欢酿入诗行:或于花间独酌,或于雅集共醉,或借酒消愁,或举杯惜时。酒香浸润的春分诗篇,既是节令的礼赞,亦是文心的映照。以下十首诗词,带您品鉴千年文人与春分酒味的缠绵。



唐·白居易《何处难忘酒》
何处难忘酒,朱门羡少年。
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罗绮,深房理管弦。
此时无一盏,争过艳阳天。
解析:此诗以春分与寒食的时序为背景,直言无酒难消春日闲愁。朱门宴饮的繁华与“艳阳天”的明媚形成反差,酒成为对抗时光流逝的寄托,亦是权贵虚华生活的隐喻。


唐·权德舆《社日兼春分端居有怀》
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
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zhuàn)莺。
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解析:春分恰逢社日,诗人独坐庭中,燕莺啼鸣中借酒淡化客居之愁。酒在此既是孤寂的慰藉,亦是对春日欢愉的微妙回应,反衬出思念的深重。

唐・岑参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
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
山厨竹里爨(cuàn),野碓藤间舂。
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
岩泉嗟到晚,州县欲归慵。
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
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
解析:诗人于山居春宴中“对酒看云”,疏朗的云影与酒意交融,展现隐逸生活的超然。酒在此成为挣脱尘世桎梏的象征,呼应春分“阴阳平衡”的哲思。


宋・仲并《画堂春・溪边风物已春分》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
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玉杯争劝,骋怀横笛清商。
人间能得几回闻。
解析:此词以“溪边风物已春分”点明时节,描绘烟雨黄昏中的雅集场景。“玉杯争劝”直写宴饮酣畅,酒与横笛清商相伴,既是对春光的沉醉,亦是对人间清欢的极致咏叹,展现宋代文人雅士的精致生活意趣。

宋・徐铉《春分日》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樽酒乐余春,琴堂清昼曛(xūn)。
解析:“春色正中分”紧扣节气,“樽酒乐余春”则直抒对春光的珍视。诗人于琴堂独饮,看燕飞花落,酒成为挽留春光的媒介,亦是闲适心境的投射,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怅惘。

宋·赵长卿《醉蓬莱·春半》
是平分春色,梦草池塘,暖风帘幕。
昨夜三台,灿天边芝角。
且对笙歌,醉黄金错落。
蕊洞珠宫,媚人桃李,趁青春绰约。
解析:词人将春分喻为“平分春色”的节点,笙歌醉梦中,“黄金错落”的杯盏与桃李争艳交织,酒中藏着对功名未竟的喟叹,尽显宋人宴饮的奢雅。

宋·邵雍《乐春吟》
四时唯爱春,春更爱春分。
有暖温存物,无寒着莫人。
好花方蓓蕾,美酒正轻醇。
安乐窝中客,如何不半醺。
解析:理学家邵雍以“安乐窝”自喻,春分浅酌轻醇美酒,褪去愁绪,化作观照天时的恬淡心境,体现宋代理学“天人合一”的哲思。


宋·李彭老《祝英台近》
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
旧时月底秋千,吟香醉玉,
曾细听、歌珠一串。
解析:“吟香醉玉”暗写往昔月下醉饮的旖旎。春分旧地重游,昔日的酒宴欢歌与眼前“莺外斜阳”形成对照,酒成为追忆的引线,愁绪如春草蔓延。

明·方太古《社日出游》
村村社鼓隔溪闻,赛祀归来客半醺。
水缓山舒逢日暖,花明柳暗貌春分。
解析:春分社日,乡民饮酒酬神后“半醺”而归,酒既是农耕文明的集体欢愉,亦是对“花明柳暗”春色的朴素礼赞,展现民俗与自然的交融。

清·顾贞观《柳梢青·花朝春分》
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解析:以“平分春光”暗合春分昼夜均分之意,劝人举杯惜时。酒与春光的辩证在此升华为对生命片刻的珍重,充满清人特有的婉约与豁达。

春分与酒的相逢,是文人笔下永恒的风雅。唐人的宴饮疏狂、宋人的闲愁浅醉、明清的民俗酣畅,皆在诗行间流转。酒中既有“对酒当歌”的豪情,亦有“花间独酌”的幽思,更承载着对时序更迭的敬畏与对生命平衡的领悟。千年诗酒,半盏春分,饮下的不仅是佳酿,更是文人心中那片永不凋零的烂漫春光。
每年3月是“泸州白酒历史文化遗产宣传月”,将每天宣传推广白酒历史文化知识。希望大家踊跃投稿分享、积极参与行动,争做酒城泸州白酒历史文化宣传员和践行者!
往期回顾
1

2

3



图文 | 产业科
编辑 | 刘柏廷
校对 | 胡起萍
审核 | 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