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酒城·醉美泸州

泸州这座拥有山、水、诗、酒的千年名城,诗与酒在长沱两江交汇处酿成了流动的琥珀,绵延不息。


春天,缓缓攀升的气温融化了青藏高原万年雪山之上的皑皑白雪,冰雪融水汇流,转身成为黄金水道“长江”。长江一路奔腾至四川,与沱江相遇,圈出一方酿酒圣地。
北纬28度的天然酿酒纬度上,紫色土与黄泥交错的泸州,长养了适宜酿酒的糯高粱,涵养了持续酿造450余年的泥窖池,也将传承700年的非遗传统酿制技艺一以贯之。

泸州城酒香浮动,酒旗成风。
1916年除夕,“酒城”二字从朱德元帅的笔下流淌而来,泸州酒香更甚。
“酒为性灵之水”,而泸州的诗名,远要早于它“酒城”之名。

|“朝履霜兮采晨寒”,长江流经泸州,流淌一片离愁。
据传,《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和编纂者、西周贤相尹吉甫是泸州人,其子尹伯奇受后母构陷,遭尹吉甫放逐于野,伯奇写下自证清白的《履霜操》,弹奏之后自投长江。

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能流顾兮知我冤。——《履霜操》
当尹吉甫终于了悟伯奇之冤情,也作《子安之操》追忆:
儿罪伊何,父信谗言。逐儿荒野,心之忧矣。履霜一曲,啾啾唧唧。悲惨慕兮,王闻美言。心之忧矣,儿在江流。君王由言,父兮有悔。心之忧矣,子安归来。伯封弟盼,子安归来。——《子安之操》
二人的唱咏,铺垫出泸州的文脉。自尹氏父子起,这条流淌着酒香的文脉就不曾断代。

|长沱双江汇流,造就了泸州这座山水古城,同时也成就了泸州的诗酒烂漫。
而诗酒的汇流,也只此泸州。
汉代的蜀中才子司马相如,写下“吴天远处兮,采云飘拂;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当炉而炖兮,润我肺腑;促我悠思兮,落笔成赋”。
有人称,司马相如称颂的蜀南,就是今日之泸州。蜀南的美酒,在那时候就香飘四野。

|泸州佳酿中的醇香,使司马相如倾倒不已,进而写下千古佳作。
盛唐时期,诗仙李白出川泛游,路过泸州,写下那首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爱酒如命的李白,或许也正是被美酒催动,得到了晃动月影的灵感,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佳句。

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泸州纪行》
泸州的美景与美酒,陶冶了诗人的情操,也让诗人借酒吟咏,留下千古名句。

|泸州酒业之繁盛,使其一跃成为商业大都会,无数文人墨客经由水路齐聚于此,留下了丰富的诗酒文化。图源:视觉中国
及至宋朝,泸州凭借其“长江出川口子”的重要地理位置,成为商人射利往来之所。文人墨客也登临此地,将此处繁华一一刻下。
北宋诗人唐庚在《题泸川县楼》里写到:“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
二三十字,便勾勒出泸州酿酒、饮酒的盛况——这是一个浸泡在酒里的城市,也恰恰应了江西诗派的黄庭坚在《史应之赞》里写的“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

|如今国窖大桥之繁华,与千年前黄庭坚形容泸州酒业的盛况遥相呼应。图源:视觉中国
还有更多的名人与泸州邂逅,留下笔墨的不解之缘。
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经过泸州南定楼,看楼下长江滚滚,兴致盎然,赋诗一首:“归艎东下兴悠哉,小住危栏把一杯。楼下沄沄内江水,明朝同入大江来。”无论人生境况如何,美酒都足以快意。

|泸州老窖博物馆中展陈的南定楼模型
“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三杯未尽兴尤酣。夜露清凉搀乐去,青山微薄桂枝寒,凝眸迷恋玉壶间。”一首《浣溪沙·夜饮》,道尽东坡其人对泸州酒的痴迷。

|泸州老窖的第一代传承人郭怀玉发明“甘醇大曲”,实现了中国白酒从小曲、散曲到大曲的革命性突破,所酿之酒“浓香甘洌,优于回味”。
《阅微壶杂记》记载:“揭至元帝泰定年间(1324年),泸州始有脱颖而出者:曰郭怀玉是也……创制酿酒新曲药,名曰甘醇……至此而大曲成焉。”
郭怀玉拉开了大曲酿酒的序幕,200多年后,国窖始祖舒承宗第一次想到使用泥来筑窖,自此1573国宝窖池的故事便开始书写——这也是人类首次使用土壤微生物进行发酵。

|五渡溪岛上独有的黄泥在溪流的常年冲刷下几乎不含任何杂质,保留了丰富、品质优良的各类矿物质,其质地细腻、黏性强,作为窖泥密封性强,天然适合微生物的繁衍。
舒承宗还总结出“配糟入窖、固态发酵、泥窖生香、续糟配料”等一整套大曲酒的配套工艺——泸州与浓香香型,终有了命中注定的相遇相知。
明清时期的泸州,繁华更胜往昔,这座总是回荡着江流之声的城市,催生了更多诗酒交融。

|“泥窖生香、续糟配料”等一整套浓香型白酒酿制工艺,数百年师徒相承,口口相述,传承至今。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开篇之词,雄浑壮阔,容纳了千古风云。
这首《临江仙》,据传正是作于明朝时期的泸州码头。其作者杨慎,在流放的35年间,曾多次流连于泸州,还勘定泸州八景,让更多的老泸州人有了“心向往之”之所。

同样在泸州流连忘返的,还有清代诗人张问陶。他宛如泸州的城市宣传官,以《泸州(三首)》为这座城市的风物做了动人的素描。
三首其一最为著名,其诗为:“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试想在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在灯影幢幢之间,重新观赏这座水上城市。而其手中的美酒,与橙香同样沁人心脾。
“自古诗人例到蜀,好将新句贮行囊。”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诗酒文化的真谛,酒城后人仍在追寻——而这片神奇、浩瀚的灵秀蜀地,也以其独特的山、水、诗、酒,组合成中国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千年的文脉与酒脉,遇合成泸州这座城市的一表一里,历经时间的打磨,折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愿泸酒承载中国酿酒人的匠心与梦想,酿成流动的文明,让世界通过中国白酒的醇香,读懂一个古老民族面向未来的智慧与胸襟,成为世界感知中国文化的味觉符号。
来源:北纬28度的浓香(节选)
往期回顾
1

2

3



编辑 | 刘柏廷
校对 | 胡起萍
审核 | 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