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柬埔寨吴哥窟、良渚遗址、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













这些耳熟能详的千年遗址

带给我们跨越时空的神秘与震撼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18日定为“国际古迹遗址日”,这一天,不仅是为了铭记过去,更是为了启迪未来。

图片

当我们与这些静默的古文明对话的同时,同样见证着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还有与之相伴相生的中国白酒,作为代表中国的一张独有名片,其兼具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农业遗产等6类遗产属性。


为了充分展示历史文明古国的丰厚文化积淀,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中国白酒才首次被列入国保单位。

图片


国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对中国白酒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日益重视,截至目前,白酒行业已有11处国宝单位,包括古遗址5处、古建筑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处、其他3处,时代跨度从宋朝延至近现代。

图片


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与设施,不仅是白酒酿造技艺的传承载体,亦是白酒酿造历史的直观见证者。


这或许就是穿越时间的力量。


(本次梳理按照各单位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间先后排序)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

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





1996年,泸州大曲老窖池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酒类行业首开国宝之门。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其主体为自明清以来保存完好且连续使用至今百年以上1619口国宝窖池群(百年以上国宝窖池数量占行业内90%以上),16处酿酒古作坊建筑群和以纯阳洞、龙泉洞、醉翁洞为代表的三大天然藏酒洞。自公元1573年起持续酿造至今,450余年从未间断的“1573国宝窖池群”,是我国现存建造最早、持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活文物”。

图片

1996年,泸州大曲老窖池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归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泸州老窖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

水井街酒坊遗址





水井街酒坊遗址已发现面积约1700平方米,揭露的遗迹现象包括晾堂3座、酒窖8口、炉灶4座、灰坑4个及路基、木柱、酿酒设备基座等。经考古证明,水井坊酒街遗址距今600余年,是不可复制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具有极高使用价值的“文物”,被国家文物局列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获得“中国白酒第一坊”的美誉。

图片

2001年,水井街酒坊遗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水井坊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迹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为元、明、清、民国时期烧酒作坊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11个文化堆积层,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内发现水井、炉灶、晾堂、圆形砖砌地缸发酵窖池、蒸馏设施、墙基、砖柱、水沟、路面、灰坑等遗迹,布局配套,完整齐全,几可再现从原料煮熟、拌曲发酵到蒸馏的白酒酿造三大工序的全过程。

图片

2006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李渡酒业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迹

剑南春酒坊遗址





被评选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剑南春酒坊遗址既是清代酿酒作坊区,也是现在剑南春酒厂的第一生产区。在剑南春“天益老号”古酒坊周围,古窖池有690余口,面积达6万平方米。传延下来的“天益老号”里的酿酒作业至今仍是纯粹的手工操作,这里的酿酒师傅们用着古老而传统的生产工具——酒甑、云盘、鸡公车、晒笆、黄桶……其中尚有清代酿酒用水井一处,明代水缸,清代大曲坊木质吊牌、木匾等。

图片

2006年,剑南春酒坊遗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剑南春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迹

刘伶醉烧锅遗址





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的遗物,刘伶醉古烧锅遗址年代不晚于金元时期,这表明中国烧锅制酒技术已逾800年。发现的遗迹包括:水井、发酵池、水沟、窖穴、房基、灶坑、路等;出土的遗物包括:碗、碟、高足杯、矮足杯等残片和完整的四系瓶、鸡腿瓶、水缸、木制酒海等大量酒具,充分说明该遗址具有酿酒遗址的显著特征。

图片

刘伶醉烧锅遗址于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刘伶醉酒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杏花村汾酒作坊





位于杏花村东堡芦家街的汾酒老作坊建筑群是宝泉益、义泉泳、晋裕公司时期酿造厂旧址。占地面积达9000平方米,房屋50余间,分列街道两旁。南侧为老作坊花园,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北侧有唐代、宋代、元代古井各一口,有明代申明亭古迹一座,清代院落两座,清代作坊一座。汾酒老作坊附近的杏花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包括小口尖底瓮在内的仰韶、龙山、商周时期的酒器、酒具,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酿酒遗址。

图片

2006年,杏花村汾酒作坊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汾酒集团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迹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是一处较全面展现传统酿酒工艺流程的手工业设施遗址。它集明清酿酒窖池遗址、酿酒用水遗迹(宋、明古井)、晾堂等酿酒设施于一体,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工艺独特。开放式的生产、发酵,与众多现代的生产酿造设施、设备今昔对比,展示了中国酿酒工艺传统工艺流程,是中国老八大名酒古井贡酒产生、形成及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

图片

2013年,古井贡酒酿造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古井贡酒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迹

五粮液老窖池遗址





五粮液老窖池遗址,现存“长发升”及“利川永”等八大酒坊建筑为明清砖木结构,抬梁或穿斗式屋架,小青瓦屋面,作坊建筑均较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基本构架和体现“前店后厂”经营方式的平面布局,现共计18口窖池,酒窖呈矩形,均为地穴式曲酒发酵窖,保留着原有的操作流程和酿造工艺。其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中的古窖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图片

2013年,五粮液老窖池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五粮液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群





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群由“成义酒坊”“荣和酒坊”和“衡昌酒坊”旧址,“仁怀茅台酒厂”时期不断扩建和新修的各类代表性酿酒厂房等基础设施共计10处构成。茅台酿酒工业遗产群占地面积20余亩,以工业建筑及附属物为载体,内含踩曲房、粮仓、曲药房、石磨房、酒库、窖池、烤酒房、古井等一套完备的酿酒工业体系。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群完整保存了自清末迄今的酿造体系,见证了茅台酒由手工作坊向工业化、由民营向国营的转变历程。

图片

2013年,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贵州茅台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天佑德酒作坊





天佑德酒作坊,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境内,是清朝时期的建筑遗存。天佑德酒作坊成立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毁于战火;民国七年(1918年),青海酒商赵长基重振“天佑德”,修建四合院建筑的酒坊,购置酒海生产工具等用具。天佑德酒作坊现包括天佑德酒作坊遗址、威远古井、窖池、酒海等文物,是高原文化、民族文化和悠久的酿酒历史文化的见证。

图片

2013年,天佑德酒作坊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天佑德青稞酒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

洋河地下酒窖





总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洋河地下酒窖,拱形的穹顶、厚重的砖石墙壁,能较好维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为美酒的储存提供绝佳条件,窖内共有陶坛3800余只,储酒陶坛坛龄在百年以上,被誉为“中国白酒的地下宫殿”。储存的原酒在独特的培土窖藏环境中,历经岁月沉淀,酒体自然老熟,成为滴滴珍贵的稀世陈酿,被称为“液体黄金”。

图片

2019年,洋河地下酒窖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源:洋河股份




中国白酒是中国文化双遗产的文明瑰宝,历经数千年而酒脉不绝,但在世界文化遗产体系中仍处于“空白地带”。面对这一文化身份认同困境,中国白酒始终走在申遗路上,展现出走向国际舞台的壮志雄心。2006年、2012年、2019年、2025年,中国白酒老作坊连续四次被国家文物局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8年,中国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之路漫漫,需久久为功,但利在千秋,得以让这千年酒脉文明延续,让中国白酒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值此国际古迹遗址日,不妨走进任意一座开放的老酒坊,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密码,聆听木梁泥石间岁月的私语,触碰古老遗迹仍在跳动的脉搏,品味窖香余韵中跨越时空的酒香。




往期 · 推荐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轻嗅宝丰清香,看见汴京御宴的烛影摇红

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百位候选人名单公布,洋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新虎入围



- END -


来源于公众号-中国非遗协会白酒专委会,本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