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笔 | 洪大大
编辑 | 古利特
白酒行业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岁月洗礼,始终散发着独特魅力。从早期的粗放式增长,到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再到如今随着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其正在迈进一个全新的时代——质价比时代。

什么是质价比?
长江酒道认为,随着消费理念的提升,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溢价,而是更关注产品品质与价格的匹配度,力求每一分钱的消费都能兑换对等的价值。这种价值认知的转变,本质上是消费理性的觉醒,标志着白酒消费已经开启从 “品牌主导” 向 “价值主导” 的深度转型。
于酒行业而言,这场转型犹如一次颠覆性的 “地壳运动”。它不仅重构了市场竞争的底层逻辑,更将所有酒企推向了同一起跑线——以品质为锚点,以价格为杠杆,在消费者的价值坐标系中寻找自己的精准定位。

近几年,在宏观环境变化、产业调整、消费者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白酒市场迎来剧变,价格泡沫被持续挤出,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这一时期,行业竞争加剧,酒企纷纷意识到单纯依靠品牌和价格已难以在市场中立足,“质价比”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因素。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与新连锁KA业态合作开发产品,以极致质价比对接消费者,例如,酒鬼酒与胖东来联合打造的“酒鬼酒·自由爱”联名产品,其定价200元/瓶,其披露的综合成本为168.26元/瓶,产品毛利率仅有15.87%,透明的价格指标让这款产品甫一上市便受到热捧。

今年7月,洋河与京东合作打造洋河大曲,定位为“大众光瓶酒的标杆品牌”,正式上市后销售也很火爆。还有之前胖东来联合宝丰酒业推出的自由爱1995,月销量突破10万箱;盒马与汾阳王联合推出的“清香壹号”半年内销售额超2000万元。
光瓶酒的崛起,堪称质价比时代最鲜明的市场信号。今年以来,众多酒企纷纷重点布局光瓶酒,高沟推出的复刻版黑方、红方,分别定价59元与39元,以复古调性与扎实品质唤起消费者的记忆;仰韶在5月推出的高端光瓶酒定价58元,凭借独特的香型风格与地域文化内涵,一度成为区域市场的 “现象级产品”。

光瓶酒的走红,打破了 “低价即低质” 的固有认知,证明了大众消费市场对 “高品质基础款” 的旺盛需求。
名酒企业通过酒体焕新或推出新品的方式提升产品质价比,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方面不仅有茅台1935在今年7月进行第三次酒体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极致的品质体验;还有近日上市的大珍·珍酒(珍酒·2020真实年份),明确标注 “酒体均早于或等于2020年”,以真实年份背书构建价值护城河,成为高端消费市场的新焦点。

这些举措表明,即便是拥有强品牌力的企业,也在通过 “品质可视化” 强化与消费者的价值共鸣。
总的来看,在这一时期行业竞争加剧,酒企纷纷意识到单纯依靠品牌和价格已难以在市场中保持优势,品质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酒企需要加大在品质提升方面的投入,从原料采购、酿造工艺优化、质量检测到产品研发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在价格策略上进行合理调整,既要保证产品品质与价格相匹配,又要考虑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实现价格的理性回归。
当然,这一时期也是白酒格局重塑期,头部酒企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在品质提升和价格调整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扩大市场份额。

而中小酒企则需要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聚焦细分市场,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质价比产品,以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一些区域酒企可以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消费者基础,深耕区域市场,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和消费习惯的产品,通过提升产品质价比,增强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那些能够读懂消费者价值诉求,以品质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的企业,终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质价比的引领下,白酒行业将告别粗放式增长,迎来更加健康、有序、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让这一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