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檀 曦
编辑 | 古利特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意义毋庸置疑,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属于国宝级文物,在这幅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长卷中,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酒是《清明上河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据统计酒馆数量多达34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宋朝时期酿酒业进入到空前发展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宋朝实行专利榷酒政策,鼓励多酿多销,“惟恐人不饮酒”;二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用酒需求的增加;三是宋朝酿酒技术进一步提升,酒的种类增多、质量提高。
从税收也可以窥见宋朝酒业发展的盛况:有记载表明,北宋初期酒税达185万贯,占全国货币税收10%,神宗时(1077年)酒税升至1310万贯,占货币税收的25.9%,占全国总税收的18%左右。
在《清明上河图》中,辨别酒家的标志物有两个:第一个是酒旗,又称“酒望儿”、“望子”等,类似“川”字的挂长方形青、白布相等的标识,用竿子挂在店门前。酒旗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如果酒卖完了,把旗下取下来,就代表店里没有酒了。

第二个标志物叫做“彩楼欢门”,是用竹木搭建并围以彩帛的装饰性门楼。《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清明上河图》里面的彩楼欢门至少有四座,其中以“孙羊店”的最为豪华。

在宋朝专利榷酒政策之下,酒家有着“正店”和“脚店”的区别。“正店”是拥有酿酒权的铺子,从官府购买酒曲,便可以自己酿酒、销售、批发;“脚店”是没有酿酒权的,只能从正店批发酒水来零售。
《清明上河图》中唯一的正店是“孙羊店”,铺面为二层楼建筑,门前搭建的彩楼欢门特别讲究,酒楼里高朋满座,生意十分兴隆。酒楼后院宽敞,大酒缸空倒着,成排堆放在后院,叠累数层,反映出酿酒量是相当大的。
以“孙羊店”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酒家,这和当时的酒政息息相关。有资料显示,每家正店都有各自的管辖范围,并且只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经营酒生意,彼此不抢对方市场,如果带酒进入其他正店管辖的范围,是要受到严重惩罚的,脚店要批发酒,也只能从本区域的的正店进货。

在《清明上河图》中还可以看到宋朝聚饮不超过三人的规章制度,虽然宋朝是一个崇尚饮酒的朝代,但仍保留历朝历代对聚会饮酒的严格管控态度,《宋史》记载“自秦始,秦法,三人以上会饮则罚金,故因事赐酺,吏民会饮,过则禁之。”
宋朝是中国酿酒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景象是宋朝酒业繁华的一个缩影,也是研究宋朝酒文化的珍贵史料之一。
-- The End --
▼

本文创作团队
执笔:檀 曦 编辑:古利特
排版:大 维 美编:陈施宇
校对:米 洛 签发:萧 窕
本文由【长江酒道 ID:CJjiudao】原创,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或添加微信:cjjd8866),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改编,否则依法追责。
✦
好 文 推 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