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酒度的第616篇原创。
过去两天,两位明星代言白酒的消息引发关注:
9月10日,泸州老窖官宣,知名脱口秀演员徐志胜代言“重新返场”的泸州老窖二曲光瓶酒,打出“无美颜、无噱头、无套路”的极简主张;次日,黄渤官宣成为赤水河酒品牌代言人,而在此前,该品牌的代言人是阿根廷足球明星梅西。
从国际足球巨星到国内喜剧演员,白酒代言人的选择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接地气”。不少人认为,白酒企业此举是为了“抓住年轻人”。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白酒品牌代言人策略变化的背后,又反映出行业怎样的发展趋势?
代言人的迭代
过去十年,白酒代言人的选择遵循着明确的“权威逻辑”。2015年前,主流酒企偏爱胡军、王刚等中年男演员,通过“硬汉”“地域文化”等标签绑定商务宴请场景;2015-2020年,一些酒企开始试探年轻化,但代言人仍以郎平、郎朗等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名人为主,强调品质与文化传承。
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后。威士忌、预调酒等低度酒类的崛起,倒逼白酒企业重新定义代言人价值。2023年,江小白签约毛不易,以“平凡人的诗意”切入年轻群体;2025年,珍酒选择姚安娜,借科技圈话题性吸引关注;此后,五粮液牵手邓紫棋,泸州老窖启用徐志胜,赤水河酒从梅西转向黄渤,标志着代言人策略进入“情绪共鸣”时代。

这种转变的底层逻辑,是白酒消费场景的颠覆性重构。消费结构转型之下,传统商务宴请、礼品市场增长放缓,而日常饮用、朋友小聚等休闲场景占比提升,Z世代白酒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已从社交应酬转向自我表达与情绪释放。他们不再为权威背书买单,而是更关注代言人能否传递真实、有趣、共鸣的品牌态度。徐志胜的“素人感”、黄渤的“国民亲和力”,恰恰契合了这一需求。
接地气的背后
代言人“接地气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白酒企业年轻化战略的系统工程。在代言人策略变化的冰山水面之下,是产品结构、渠道建设和品牌沟通方式的全面调整。
产品方面,低度酒、小瓶酒、创新口味酒等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产品不断涌现。渠道方面,白酒品牌加大线上渠道布局,利用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直接触达年轻消费者。品牌沟通方式也在创新。白酒品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综艺节目、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中,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之对话。选择徐志胜、黄渤这类艺人代言,正是这种新沟通策略的体现。

以本次“重新返场”的泸州老窖二曲为例,作为泸州老窖核心战略单品之一,二曲承载着塔基市场的重要使命。此次焕新上市,除了工艺、酒体、口感等方面的升级外,还打破行业惯例提出“三无产品”的口号:“无美颜”意味着拒绝过度包装,“无噱头”意味着让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说话,“无套路”意味着与消费者进行真诚、直接的对话。
这种高级自黑的传播方式,不仅契合了徐志胜脱口秀演员的身份标签,将“三无”这一主张人格化、故事化、生动化。还直击当下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真实感和信任感的深切渴望,通过极致的真实感,打破传统白酒的权威叙事,以“素人化”姿态与年轻人平等对话,构建从产品到场景到文化的生态闭环。
品牌调性的平衡
然而,白酒品牌在“接地气”的同时,也需要保持品牌调性的一致性。
高端白酒品牌往往有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积淀,品牌价值中包含历史、文化、工艺等深厚内涵。如何在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同时,不损害原有的品牌价值,是白酒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与此同时,选择与品牌调性相符的“接地气”代言人至关重要。黄渤虽然在影视作品中常扮演小人物,但其演技备受认可,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兼具人气和专业认可度。徐志胜作为脱口秀演员,则代表着幽默、智慧和真诚的价值观,与泸州老窖二曲“真诚陪伴”的定位相契合。
与此同时,白酒行业在年轻化上仍面临重重挑战:
一是文化认同的代际鸿沟。威士忌、预调酒等品类通过自由、个性、仪式感等标签吸引年轻人,而白酒的传统形象仍存在距离感。
二是低度化技术的瓶颈。低度白酒需在适口性与风味保留间找到平衡。头部酒企依靠技术优势或许问题不大,但大部分中小酒企仍面临“低度即低端”的技术困境。
三是流量依赖的风险。过度依赖明星代言可能导致品牌空心化。赤水河酒此前就因梅西代言引发过巨大争议,此次从梅西到黄渤的切换,疗效仍然尚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