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糖酒快讯  ▶ ▶ ▶  

图片

从一粒红粱看茅台千亿产业链背后的ESG密码

一粒红粮酝酱香,万亩良田富家乡


文 | 罗玉婷


“仓盈庚亿,年岁有息。赤水含章,红粱献瑞……”


8月4日下午,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的田野间响起着庄严的吟诵声。“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归仓仪式,正以一场穿越千年的农耕礼乐拉开帷幕。


在象征着丰收的粮仓背后,红缨子高粱低垂如浪,穗穗沉淀着宝石般的光泽。这片土地的年产量支撑着茅台酒“五年一出”的品质根基,更牵动着20余万农户的生计。当三位粮农肩扛升斗登顶粮仓,将新粮倾倒入仓时,《茅台红缨子高粱赋》的吟诵与封仓的庄严一刻,不仅定格了红缨子高粱的丰收时刻,更传递着茅台人对天地自然的永恒敬畏。


写时代新篇

礼乐农耕中的时代交响


盛夏骄阳,高粱满仓。


在司仪厚重悠长的吟诵声中,茅台酒酿造技艺传承人王刚与粮农代表王宗龙手持柏枝,缓步绕仓,在青烟袅袅中完成“澄境驱秽”的熏仓古礼;粮农敖正清以茅台酒祭天,茅台红缨子科研员陈玉彬奉红高粱汤圆敬地,茅台首席酿造师彭朝将饱满的高粱穗插入祭坛瓮罐向先贤礼敬。在敬天、祭地、礼贤,三重仪式中,茅台“顺天敬人”的理念在眼前生动铺陈开来。


图片


高粱归仓仪式,其渊源可追溯至北宋大观年间。岁月更迭,古人朴素的感恩逐渐演变为庆祝丰收的系列民俗。随着红缨子高粱成为仁怀酱香酒的灵魂原料并广泛种植,归仓仪式成为展现仁怀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和民俗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窗口。


当三位粮农代表分别将升斗中的高粱倒入仓中,再缓缓盖上仓盖,归仓仪式礼成。这场融合农耕文明与匠心神韵的仪式,不仅定格了红缨子高粱的丰收时刻,更传递着茅台人对天地自然的永恒敬畏。


图片


在归仓仪式后,精心筹备的红缨市集向敞开大门,向所有来宾呈现一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农耕史诗:“耕·赞丰歌”展区内,农具与宣纸共舞,犁铧翻起的泥土旁,书法家正以遒劲笔触书写丰收诗行;“红·脉溯源”展区通过全息投影展现高粱从育种到收获的生命周期,参观者可以亲手研磨高粱粉,制作寓意吉祥的汤圆。“匠·承玖章”展区,通过互动问答装置,游客能深入了解《茅台玖章》文化中“共生、共享、共赢”的ESG理念,而“共·合时蕴”展区则汇聚了茅台旗下21个子品牌产品,展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成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活动上,茅台向这在田间地头书写人生故事的粮农颁发了勋章,这些常年沉默劳作的粮农,站在了舞台中心,获得了他们的人生高光。徐付生、冯弟进等16位粮农获颁“匠心粱农”勋章时,粗糙的双手与锃亮的奖章形成强烈对比。荣获“红缨之星”的王满分享道:“茅台的订单保障让我们敢投入、有奔头,去年我家18亩高粱收入超8万元,还带动村里12户一起脱贫。”


数据显示,茅台红缨子高粱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推广种植3000万亩,创造农业产值750亿元,带动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真正实现了“种下一片红缨子,收获一条致富路”。


图片


2024年,茅台首次启动了“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特色文化活动IP,以最质朴的方式,感恩天地自然馈赠,表达崇农、敬农、爱农情怀。今年,茅台得到了国家级平台的认可,把活动升级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以礼仪之厚重、市集之新颖、粮农之光荣,让嘉宾们触摸到“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文明血脉,触摸到“茅台玖章”精神的鲜活跃动,更感知到一粒红粱背后寄托的美好希望。在温情中彰显茅台“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价值主张。


种子“芯片” 科技赋能下的乡村振兴密码


“九山半水半分田”,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的天然制约使贵州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目标下,贵州省集结农业相关的各方力量,以良田筑基,良种破题,探索出山地农业的“贵州方案”。而茅台是其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红缨子高粱是茅台酒品质的第一重保障。正如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所言,“每一滴茅台酒,都是红缨子高粱的自然调制。”


企业自身需求叠加社会责任,茅台把推动农民丰收作为自身发展的应有之义。多年来,茅台通过积极布局酿造原料研究,为农户增收提供优质的种子资源。充分发挥贵州酱酒产业龙头的作用,推动原料种子的标准化、规范化,在仁怀、习水等地建成100万亩有机认证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超60万亩。


图片


良田是基础,要种出符合酿造高品质茅台酒需求的优质高粱,还需要优质良种。在活动晚会上,由茅台控股的红缨子公司研发的新品种——红缨子“519”第七代新品种正式发布,它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和淀粉含量,是近三年20项研发成果中的重要突破。红缨子公司是茅台重视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在茅台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下,该公司已获得“红缨子1619”“台糯9号”两项植物新品种权,正在为11个新品种申请保护,真正激活了农业“种子芯片”的潜能。


图片


中国白酒是根植于农业的轻工业门类,种好原粮才能酿好酒。但在白酒发展的历程中,产业红利很少惠及农业种植。茅台秉持着“国之大者”的胸怀,大力推动“反哺农业”行动。先将红缨子高粱的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2元/公斤提升至如今远超市场价的11.2元/公斤,保护粮农们的基础利益;其次,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种子、有机肥等物资扶持,减轻粮农的种植成本,提高增收效益;创新推出“高粱+保险+期货”模式,让粮农不必再看天吃饭。种种普惠措施,让粮农们也能分享到企业发展的红利。


图片


从一粒红粱看茅台ESG实践


在茅坡村,连片的高粱地尽头矗立着不少崭新的农家小楼。有村民指着一栋正在装修的三层楼房告诉糖酒快讯:“那是给我儿子准备的婚房,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茅台的帮扶下,这样的变化比比皆是。在仁怀市后山乡,户罗启勇通过种植高粱,从贫困迈入小康生活。同时,他在红缨子公司专家的培训授课下,已经成了乡里有名的“种植专家”。在生活得到了改善后,个人价值也得以实现。


茅台对粮农的帮助,不仅要让他们生活富裕,更要掌握知识,在专家的教授下,越来越多的粮农掌握无人机播种、物联网墒情监测、绿色防控技术等新农人的“标配”,让高质量农业在茅台的多个种植基地里落地生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正是茅台ESG(环境、社会、治理)实践的缩影。2025年,茅台MSCI ESG评级升至A级,为中国白酒行业最高。在殊荣背后,是茅台持之以恒地践行社会责任。茅台从核心的酒产业链出发,搭建全产业链条体系,不仅建设高质量“第一车间”,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2013年,茅台集团成立茅台循环产投公司,围绕“酒糟资源化利用”,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取得了2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形成年产12万吨有机肥、2万吨发酵饲料、1.5万吨酱香基酒和1000万方生物质沼气,实现对茅台酒糟、窖泥、曲草等副产物的100%资源化利用。也以实际行动践行种子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的全生命周期使用,实现最大化的产业价值创造。


今年7月,茅台集团投资10亿元成立茅台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重点攻关种业振兴、绿色酿造、碳足迹管理等课题,持续用科技探寻产业绿色发展的无限可能。


图片


一粒小小的红粱看起来微不足道,却串起了千年农耕文明与现代化产业发展的世纪命题。当各行各业都在借助AI创造更高的效率,实现无人化工厂时,生在大山中的茅台没有忘记自己的来时路,它将品牌的根脉深深扎进脚下大地,用更实际的帮助,更合理的分配,让田地里的粮农、车间里的酿酒工人、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都能分享到品牌的红利。


“茅台生在大山,就有山一样的担当。”茅台高粱丰收节,映照出茅台与粮农们“共生”的新型关系,构建出一个根植乡土、利益共享、价值共鸣的命运共同体。而那一粒粒饱满的红缨子高粱承载的,不仅是茅台酒的品质基因,更是一个民族品牌反哺农业、振兴乡村的责任担当。


夜幕降临,粮农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表达着丰收的喜悦。从这场盛大仪式中,我们似乎看到科技赋能与人文精神的双翼齐飞,看到产业繁荣与乡土振兴的和谐共鸣。而这正是茅台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的饱含敬畏、充满温度的注脚。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