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川观新闻
春酿酒,柔如玉,贵如金。
古有春酿传统,今有春谈佳话。3月21日,由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智库川酒传播研究院主办,五粮液独家战略合作的酒文化主题活动“大咖话川酒”第二季正式启动。
浣花溪畔,玉兰绽放,杨柳依依,惠风和畅,水波微澜。
穿越石桥的展图长廊,一旁是“酒都”宜宾三江汇流的地理风貌,一旁是始于唐代酿酒技艺的匠心传承。观澜堂外,一幅巨型木制画轴展示了浓香千年走过的漫漫时光。
“川酒浓香是在时间窖池中发酵的文明。”观澜堂内,四川省酒业协会首席顾问王少雄作为主讲嘉宾,携手文化、历史、考古、酒业等领域五位大咖,以“川江蕴酒源”为钥,以“考古五粮液”为匙,叩响中国白酒的文博密码,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确立新的国际坐标。
时间的厚度是中国白酒对话世界的通行证
“早在1986年,三星堆2号坑青铜罍中的酒噬酸结晶,就证实了蜀地酿酒历史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
“‘宜宾蒸馏酒酿造历史首次上溯到元朝’,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白酒考古的新论断,也是中国白酒考古新的‘里程碑’。”
活动现场,多位深度参与川酒酿酒老作坊考古工作的专家表示,通过文献研究与考古实物,充分证明“宋元之际,四川酿酒业就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发达的水平”。
为何川酒历史如此厚重?
石桥上三江展图的旖旎风光,点出了川酒久负盛名的首要原因:自然禀赋。
四川,山河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复杂、生物多样性突出,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誉,是业内公认的“天然窖池、酿酒天堂”。庞大的川江水系孕育了川酒的自然环境,架构了川酒浓香源远流长的根脉。
山环水绕,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四川自古便是产粮大省,尤其是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自然条件,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五粮液为例,汲取岷江古河道深层地下水,历经千年岩层过滤,锂、锶含量超过普通矿泉水3倍,与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水乳交融,赋予“种、酿、选、陈、调”美酒五字诀灵魂。
文明的温度是中国白酒对话世界的人文共鸣
活动现场,一幅古时宜宾城市风俗画,一一呈现了长发升、利川永、听月楼、天锡福、刘鼎兴、钟三和等五粮液八大酿酒古酒坊。这些古酒坊内数百口古窖池共同构成五粮液元明古窖池群,距今已有700余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连续不间断发酵使用时间最长的活态古窖池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被誉为“活着的历史”。
为何宜宾能完整保留近千年不间断的酿酒文化?人文环境尤为重要。
地处岷江、金沙江、长江三江汇流地的宜宾,交通便利,物流、客流、信息流顺畅,多元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催生了独特的酿造哲学——“和合共生 美美与共”。诞生于此并不断精进的五粮配方,取百家所长,本质上正是对多元共生的文化认同。
创新的锐度是中国白酒对话世界的破界之钥
活动现场,以“和美”为创意元素打造的冰箱贴、玩偶、书签等特色文创产品,吸引了诸多年轻人竞相打卡;桂花奶茶、和美茶点、五粮液冰激凌等创意食饮,让来宾们食欲大开;陈列在观澜堂内的高端创意酒产品,也成为大咖们驻足观赏、打卡品鉴的新热门。
面对国内外复杂竞争态势,“守正创新”是川酒与时俱进的产业根基。
如何让世界共飨川酒千年智慧?不少人将目光聚焦“白酒申遗”,试图用国际共通的价值评价标准,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近年来,四川在白酒考古领域硕果累累,但这些成果并不被外界知晓。对此,专家们建议,应创新形式讲好川酒故事,将文化历史与消费文明相结合,让更多当代消费者直观认知川酒文化历史的深厚。川酒也应挖掘好一系列风俗文化,将一方水土和人文赋予其中,真正地搞活川酒文化,让世界鉴赏川酒的“香”与“新”。
“真正的文明传承,从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每个时代,用当代话语重新诠释永恒价值。”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川酒,从未困守传统,而是在从古至今的实践中,不懈探索回应时代的破局之路。嘉宾们期待:川江酿造的东方味道,终将成为人类共同品读的文明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