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酒观察团队(ID:chuanjiuguancha)
在我国,人类酿酒工艺经过千年传承,不仅丰富和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史,并酿造出数千亿的白酒产业。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有关报告,我国白酒消费市场总体相对稳定,2021年我国白酒销售收入再次迈入6000亿大关,全国规模以上酒企利润近1700亿元。但是,随着近年来白酒行业备受资本关注,我国白酒产能与价值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我国白酒销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我国白酒产量达到峰值,年产量为1358万千升,随后我国白酒产量连续六年持续下降,2021年我国白酒仅为715.63万千升,相较于2016年而言下降幅度达47.3%。特别是随着90后和95后等新生代逐渐成为我国消费主力军,对酒的消费需求口味发生了质的改变(对于年轻一代而言,白酒消费并在一定程度有下滑的趋势),必然影响到我国以白酒为主的传统产业格局,加之国外洋酒产品及品牌的冲击,因此白酒产业发展前景面临固然的天花板。白酒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行业广泛、辐射一二三多个产业的特征,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效应。四川是我国的白酒产销大省,白酒产量和销售额全国占比均在40%以上,产量占比稳居全国第一,在我国白酒产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2018年四川省白酒产量为358.3万千升,全国占比高达41.2%,而其他省市的白酒产量占比均不足10%。白酒产业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5+1”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在2020年专门出台了《四川白酒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提出了到2022年全省白酒产业规模达到3800亿元的发展目标。因此,在迈步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新征程中,如何发挥我省在白酒产业的传统优势、拓展白酒产业新空间、进一步做大做强白酒产业,对于促进全省白酒产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四川酒文化的开发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1)酒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停留于酒的酿制生产过程的直截了当的呈现,缺乏回溯历史、朝代、人物、名人的结合;(2)酒文化的呈现手段不足。停留于酒制作工具、品酒器皿、或者酒本身的呈现,使得消费者只能感官,而不能全方位感受酒之美;(3)酒文化产品开发不足。一是酒企对酒文化项目的收益性认知不足,不仅酒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偏少,使得能够传承酒文化的载体不足。不仅需要开发酒文化博物馆、酒文旅小镇等综合性的文化平台,以及酒品等消费类产品,也需要酒文化文创产品,特别是文创产品开发甚少。酒文化是驱动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我国任何一白酒品牌无不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酒文化是当地文化及白酒品牌文化的融合,以文化驱动白酒消费和品牌发展。首先,酒文化为提升城市文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与城市品牌融合一体
巴蜀文明历史悠久,各地酒文化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禀赋的人文资源。地处嘉陵江最大支流涪江中游的遂宁市射洪沱牌镇,“一代文宗”陈子昂在此留下千古绝唱,射洪也因此博得“诗酒之乡”的美誉!射洪不仅孕育了唐代诗人陈子昂,并以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环境优雅而酿造出中国名酒沱牌曲酒,奠定了今日之“中国名酒”舍得酒的基石。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故乡四川江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也有着千年的酿酒历史,如今的白酒品牌“诗仙阁”则源自清光绪年间喻家道观修建的“喻观老烧坊”,按五粮浓香型配方,取濂泉井水精心勾兑而成,并长期储存于濂泉洞地窖。作为“三苏”故里的四川眉山更是气候温和、水质优良、物质丰富,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开办有”利德源酒坊”“大江酒坊”等酿酒作坊,今天仍有我国文化名酒之一的三苏酒品牌,其旗下的“三苏醇”曾获得世界名酒金奖,“三苏特曲”也被列为“四川省接待台湾同胞礼品酒”。“中国酒城”则出自朱德总司令的诗句,早在护国战争期间朱德率领护国军北伐驻扎泸州,并赋有“护国军兴事变迁,酒城幸保身无恙”的诗句,从此“酒城泸州”的美名相传天下。其次,酒文化是中华璀璨文明的重要载体,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
自古四川文人墨客辈出,唐有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骨陈子昂,宋有著名文学家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以及近代的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巨匠,无不是巴蜀文明孕育的结果并为璀璨文化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土壤,其中不凡谱写了我国酒文化的最美华章并流长至今。杜甫在公元765年途经四川宜宾时,对当地的“重碧酒”赞叹不已,并写下了“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诗句,后经唐德宗李适下诏,对采用多粮酿造的“重碧酒”作为官方定制酒,并传承至今成为我国著名白酒品牌五粮液。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拜谒子昂故居时,以“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的千古名句赞叹沱牌酒,让无数人对射洪美酒心驰神往。被誉为“南宋四大家”的杨万里在《送黄仲委秉少卿知泸州二首》一诗中,不仅以“西掖桐阴静,泸南荔子肥”赞美泸州盛的产美味荔枝,并以“醉中有话在,欲说忘来休”陶醉于美酒之中。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不仅所著诗文丰美,且多涉酒事。苏轼更是鼎鼎有名的大学问家,将品酒、赞酒、酿酒写成经典,“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写尽了人间豪迈,“诗酒趁年华”尽显其超然物外并忘却尘世间的潇洒境界,所著的《东坡酒经》一书被史上称之为我国酿酒经典之作,将纷繁复杂的酿酒工艺描写得简练而精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再次,全面开发酒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做实酒文化产业
酒文化作为白酒最本质的特征,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发展潜力。四川酒文化源远流长,既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更有历代巴蜀儿女的不断创造和发扬光大,因此,加大开发酒文化资源将成为提升白酒产业市场竞争力、做大白酒产业规模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四川具有丰富酒业资源而且酒文化特色鲜明,拥有被誉川酒“六朵金花”“新六朵金花”和“十朵小金花”等名酒品牌,盛名海内外。在当今世界文化传播加速、各种文化充斥下,我们应如何弘扬酒文化?如何把酒文化根植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如何将悠悠酒文化传播于世界,通过传播酒文化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让世界领略璀璨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诗。因此,全面提升酒文化影响力,不仅可以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文化驱动力,并且为发展乡村农业、白酒生产与加工、全域旅游、文创设计等领域提供新的资源,并为弘扬和传播中华历史文化打造新的切入点。全面开发酒文化产业,促进白酒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应坚持以下原则:(1)提高战略定位。将酒文化上升为驱动白酒产业发展、延伸白酒产业链和提高中国酒品牌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将拓展酒文化传承、酿酒工艺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实现传播酒文化与再现工业文明的结合,赋予酒文化更加丰富的内容。(2)进一步拓展酒文化的公益性。酒文化本质是文化类消费,与商品类消费品相比,酒文化产品更需要彰显产品的体验性、可感知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酒文化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的挖掘。我国悠久的酿酒工艺与消费史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写照,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高水平的体现;同时,自古以来酒也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必然产物,成为歌舞、诗词等文化消费的孪生品。(3)科学规划、系统打造。四川白酒素有川酒“六朵金花”“新六朵金花”和“十朵小金花”等文化品牌,并有“酒城”泸州和“酒都”宜宾等城市美誉,因此酒文化的打造需要与城市品牌、名优白酒以及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相结合,做到统一规划和有序建设,立足全面发展白酒全产业链为目标,系统开发酒文化产品、酒文化项目和酒文化品牌。(4)加强酒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酒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与吸收。大力发展“互联网+”酒文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VI等现代科技手段,让酒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5)进一步加强酒文化广泛传播,推进酒文化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我国白酒历史悠久,但是相对于葡萄酒影响,我国白酒品牌和消费市场仍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及消费者的认知有待提高,因此进一步加强酒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让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同时,按照文化产品特有传播规律,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群体的文化需求,开发相应的酒文创产品,着力建设有效的全球酒文化宣传和传播渠道。![图片]()
(6)不断创新酒文化的价值,发掘酒文化的真正内涵,做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倡导健康向上的酒文化,与低俗落后的酒文化说再见,防微杜渐借酒文化之名干违背中央八项规定之实(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奢侈之风),建设体现社会新风尚的文明文化、高尚文化。让酒文化在时代新征程中发扬光大。(7)提升酒文化产业空间价值链。在空间上要建立和完善酒文化从内容挖掘、文创产品开发、文化传播以及品牌打造的全新产业链,着力打造酒文化产业链与传统白酒产业链并行发展的新格局,再造一个白酒文化规模产业,实现白酒传统产业与白酒文化产业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格局,全面促进酒文化与旅游、农业以及科普教育的融合发展。致谢:本文系五粮液文化研究院首批课题资助项目(B2020004)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田江,现任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主要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知识与服务创新。Email:tianj@uestc.edu.cn.注:1985年在第五届国家名酒评选中,四川有六款酒被评为名酒,即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郎酒、沱牌曲酒,被誉为川酒"六朵金花"。2011年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四川酒类流通协会选出的“川酒新金花”,又名新六朵金花,包括金六福、丰谷酒、红楼梦、金盆地酒、国粹酒、东圣酒。2019年由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评选出了十小金花,包括丰谷酒、文君酒、三溪酒、古川酒、小角楼、叙府酒、江口醇、仙潭酒、玉蝉酒、金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