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这是舍得智慧说的第775篇原创文章

2025 我们一起携手攒劲,实力盛放



诗人创作诗歌,凭的是天降灵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如是说。


回溯历史,我们也能看到“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奇闻。


转眼已是AI大模型应用落地元年,人们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指令,代码自会在极短时间内检索、组织输出一段优质文本。


曾经为你写诗的,是恨不得翻遍辞海、反复推敲字词的少年;如今,可能是十八般体裁样样信手拈来的AI。

 

赛博诗人出手,究竟意味着什么?

 

图片


图片

《呐喊》正以代码重构温度

每个标点都蓄满破晓的雷鸣

我们用青铜器接住数据雨

在云端播种会燃烧的甲骨文

……

 

“DeepSeek写得还不错。”

 

今年除夕,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在DeepSeek输入“野草”“呐喊”等经典意象后,生成了《火种与春天的契约》等诗歌。

 

和周令飞一样被AI工具的“才情”惊讶到的,还有五年前的国外研究者。

 

它流淌,在苍白的旋涡中

路过明媚的阳光,他的光辉闪耀

终于滚落在细沙上,雪般的花蕾含苞待放

轻覆其身,悄然而逝

 

当时,团队甚至没有给AI“投喂”韵律、发音方面的字典等资源。

 

但在深度学习完数据库中2700首十四行诗后,Deep-speare“无师自通”了十四行诗写作的三大要素:节奏、韵律,和自然语言的基本原理,并交出上述作品。

 

图片


通过“大数据+模式识别”的底层逻辑,诗人小冰、九歌、Poem-Generator等AI工具就能在分析海量诗歌库之后,学习押韵、意象、情感表达的规律,再用自然语言模型(如GPT-4)生成新文本。

 

无论是俳句、双声部诗、藏头诗,还是五言七律,这些赛博诗人能生成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文学体裁,哪怕是模仿余秀华的疼痛、海子的浪漫,也不在话下。

 

当你输入“月光”,它们会智能联想到诸如“孤独”“乡愁”等延伸词汇,自动组合成“银辉如刃割夜,游子拾起碎落的乡音”这样的美句。

 

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进化与迭代,这些赛博诗人渐渐加入了更深层次的文学创作行列中。


图片

去年1月,日本作家九段理江以小说《东京共鸣塔》摘得了日本文学大奖芥川奖。

 

颁奖台上,她透露,书中大约5%的内容是ChatGPT参与创作的。她不仅将AI视为灵感的来源,还把它当成创作过程中的伴侣。

 

图片


不仅是个人,AI所特有的强大的文本生成、资料整合等能力,也收获了不少网文平台的青睐。

 

上个月,阅文集团正式推出行业首个网文大模型“阅文妙笔”,巧妙地将AI生成能力与网文作家的应用实践结合起来,让DeepSeek-R1大模型协助“卡文”的作家推导出更多的剧情路线。

 

偶尔也有声音质疑,当AI渗透到创作的核心环节,人类与机器的界限何在?对读者来说,要鉴别眼前的内容到底是“纯人工制作”还是“AI预制菜”,难度也更上一层楼。

 

图片


但在这场AI革命浪潮中,不如将其看作一支笔,人类始终是握笔的手。

 

芯片存储语言,而心灵赋予文字意义。


图片

“玫瑰是红的,紫罗兰是蓝的,糖是甜的,你也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些震颤人心的作品,都诞生于人类独有的“情动”:对世界的悲悯、对存在的诘问、对美的偏执。


图片


如今,AI工具的存在更是拓宽了创作的疆域。


在作家借助算法突破思维定式的同时,曾被“不会写”“不敢写”禁锢的普通人也可以用AI表达心声,将零散、混沌的思绪转化为具象的诗行。


即便是没有学过格律的人,也能借算法将心事谱成十四行诗。


当一位家庭主妇输入“厨房、黄昏、等待”,AI便替她将油烟气凝成诗句:“铁锅在火上叹息,炖烂了半生沉默的盐。”


在AI的镜面上,每个人都能照见自己未被言说的灵魂,每个渴望表达的灵魂,都能在语言的旷野上留下足迹。只要记得,何时借力,何时收心。


图片


也恰恰是技术的日新月异,消弭了无形的知识沟壑。AI就像一个托举想象力的云梯,将创作变成一场温柔的启蒙,和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


是它的存在提醒了我们,艺术不必始于天才的火花,也能诞生于普通人指尖和代码接触的瞬间,因为创作的本质,是灵魂的显影。


在字符与心跳共振的刹那,愿你我借技术的理性,抵达更深邃的感性。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部分配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