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编者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于2023年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亮相于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受到广大读者和宣传、文旅、教育、党校等单位部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入选学习强国、2023苏版好书等书目推荐。

 

8月19日-23日,李后强教授受邀出席于南京图书馆举行的主题为“书香满金陵 经典耀中华”系列活动和“阅见长江”专题书展,并在南京图书馆作了题为《长江文化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思考》的学术讲座。


图片


四川稻城被称为“水蓝色星球最后一片净土”。皮洛遗址位于稻城县金珠镇,东距稻城县城约2千米,海拔3700多米。在这片高原秘境中,考古人员发现了1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皮洛遗址。


2021年9月27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首次对外发布了稻城皮洛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成果。


图片


在海拔3750米的青藏高原东麓、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的皮洛遗址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相关团队发现了东亚最精美的阿舍利技术遗存,此处出土的手斧、手镐、薄刃斧、大型石刀等石制品,也是目前东亚地区考古发掘到的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遗存。


这是一处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也是目前在东亚发现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阶段的文化遗存,又是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


图片


众所周知,高原属于剥蚀环境,很少能够有原生底层堆积并埋藏起来,而皮洛遗址保留了原生的地层。层层叠叠的地层,既表明当时环境的变化,也表明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生生不息。


稻城皮洛遗址阿舍利文化遗存的发现,彻底回应了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有没有真正阿舍利技术体系的争议,填补了其在亚洲东部传播路线的空白环节,为认识远古人群迁徙和文化传播交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营盘山遗址位于阿坝州茂县凤仪镇南2.5千米,距今5500-6000年,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文化遗址。它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地方文化类型遗址中面积最大、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对探讨古蜀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是中国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这里出土的文物包括四川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质雕塑艺术品、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工使用朱砂的遗物、长江上游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陶窑址等,是厘清古代文化传播,民族形成、迁徙、交融等问题的关键,也是弄清营盘山遗址与成都平原和三星堆联系的桥梁。


营盘山文化为研究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及融合情况提供了新的实物材料,是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之间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在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据较为独特的重要地位。


延伸阅读


阿舍利


对很多人来说,“阿舍利”是个陌生词。阿舍利是旧石器文化中的一个阶段,阿舍利手斧属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阿舍利文化类型的工具,因最早发现于法国的圣阿舍尔而得名。


手斧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创造并使用的重要工具,具有对称性、多功能性,可用于砍伐、狩猎等,它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代表了古人类进化到直立人时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境界。


一直以来,在东亚地区发现的阿舍利遗存,无论是技术还是精美程度上都比西方典型的阿舍利石器粗糙许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