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p.png

这是舍得智慧说的第811篇原创文章

2025 我们一起携手攒劲,实力盛放



“一百千次、一万次”。


当郎永淳问及艺术生涯中经历了几次蜕变时,杨丽萍如是回答。


8月4日 (3)-1 00_00_00-00_00_30.gif


在她看来,蜕变如同大自然的循环:“蝴蝶怎么破茧?蛇怎么蜕皮?它为什么要蜕皮?”


如果不蜕变,又怎么获得新生?这不仅是生命的必然,更是艺术的源泉。


从西双版纳歌舞团到中央民族歌舞团后,杨丽萍整整沉寂了七年。外人看来这是彷徨,她却笃定地称之为「蛰伏」。


photoplus


冬天过去就会是春天。正是这份舍得等待的智慧,成就了后来惊艳世界的”孔雀公主”。


图片


人们记住了那个用身体“说话”的女人,记住了她指尖的轻颤、身体的韧性,也记住了她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 点击查看杨丽萍用舞蹈诠释生命之美


组建自己的团队后,杨丽萍深入云南民间采风,用一支支作品描摹属于东方的身体语言:从《云南映象》到《藏谜》,再到将民族与世界舞台连接的《春之祭》。


《春之祭》讲述的是一位少女为族群祈求风调雨顺而甘于自我奉献的故事。它借助独特的东方美学,重构了生命与祭祀的关系,也以深沉而绵长的艺术语言,带领观众穿越现实,走进一个充满灵性的时空。


photoplus


当舞者在祭坛上起舞,作为总执导的杨丽萍在台下一丝不苟地调整每个细节——她穿梭于忙碌的人群中,手持对讲机,时而沉着指挥,时而亲自上阵,时而登上站台检查。


“伸手,给光,往上看”、 “不是,我们需要粗和细加在一起。” 


图片


创作对她而言是生命的延续,每一个作品都如同她的孩子。


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杨丽萍并不担忧传统舞蹈的去向:“社会需要它就自然留下来,而社会不需要它就自然消亡。”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恰是“舍得”智慧的另一种体现——舍得让文化自然演变,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这大自然早就交给你了,这才是舞蹈最初的模样”。


图片


在杨丽萍的眼中,舞蹈不是后天习得的技艺,而是生命本身最原始的表达方式。


每一个胎儿在母体内的翻滚、每一个婴儿对光明的伸手、每一次因喜悦而跳跃的心跳,都是舞蹈的原型。舞蹈不需要华丽的舞台,不需要复杂的技巧,甚至不需要观众的掌声。它是生命对存在的本能反应,是情感最直接的外化形式。


“鲜花和掌声,乃至金钱、票房,已经不是最重要的。”


图片


当掌声如潮、鲜花盈怀时,她选择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精神领域。这不是对赞美的拒绝,而是对艺术本质的回归——艺术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对自身信仰的坚守与表达。


从最初的稻田式舞台,到今天的光影大剧场,她一路保持初心:身体不服输、心不焦躁,敢舍掉安稳,舍掉迎合,只为追求观众心跳声里的“共鸣”。


这个时代,需要舍得。人生本就是破茧、化蝶、再破茧的过程,而她,用舞蹈书写了这不断攒劲重生的故事。


她用身体写诗,用静默对抗喧嚣。那些蛰伏,疼痛,蜕变,成为她留在人间最真实的艺术印记。


2_1600_3000_gif.jpg


正如舍得老酒的酿造,需要时间沉淀、匠心守候,不为速成,只为那一口醇厚回甘。


当舞蹈如呼吸,天然、必需、本能!杨丽萍如何用舞蹈对话生命?


8月4日 (2)-1 00_00_00-00_00_30.gif


距离《舍得智慧人物》第七季第七期《万物呼吸时——郎永淳对话杨丽萍》全网上线,仅剩8天!

图片

买节目同款老酒,与大咖共饮舍得

END

图片

166.png


159.png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