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晚上跟朋友喝酒,聊起了行业面临的问题,他问我,白酒市场会走向何方?我说,白酒行业的问题不在白酒行业,而在社会环境的变化。身在行业,但不盲目乐观,始终保持警醒,才能正确定位。

图片

近年来,白酒市场的需求收缩并非短期波动,而是一场由多重时代变量交织引发的结构性调整。2025年中秋旺季,多数经销商动销同比下滑超20%,部分甚至跌破50%,利润空间几近压缩至零,这一数据直指行业核心矛盾:当消费代际更迭、健康理念升级、社交场景重构与国民文化素养提升形成共振,曾被视为“永续繁荣”的白酒行业,正面临传统需求体系的瓦解。


事实上,没有永恒的行业,只有适应时代的产物。从历史周期看,任何产业都逃不开“诞生-成长-调整-重生”的规律,白酒当下的困境,既是对过往非理性扩张的清算,更是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执着于“行业永不落幕”幻想的参与者,终将被消费变迁的浪潮淘汰;而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以创新适配需求的企业与经销商,才能在存量竞争中占据先机。





一、文化素养的提升瓦解了白酒传统消费认知的根基




国民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从根源上重塑了白酒的消费逻辑,推动市场从“被动跟风消费”转向“主动理性选择”,传统消费价值体系随之松动。


这种认知转变体现在两个核心维度:其一,消费决策的理性化。高素养群体更倾向通过数据与科学判断商品价值,而非盲从“面子文化”或传统习俗——当白酒的“社交刚需”标签被拆解为“高酒精健康风险”“高溢价营销套路”等客观属性时,其消费优先级自然下降。其二,价值追求的多元化。随着文化视野拓展,“品质生活”的定义不再局限于物质消费,更多人选择以读书、运动、艺术鉴赏等精神体验实现自我表达,白酒的“身份符号”意义被大幅稀释。


更关键的是,综合素质提升催生了“健康权利”的觉醒。受过系统教育的群体更易理解酒精对肝脏、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危害,也更抵触“劝酒”等违背个人意志的社交行为。尤其在一二线城市职场精英中,“不喝酒就是不给面子”的论调已被明确拒绝,这一现象直观体现了文化素养与白酒消费意愿的负相关关系。





二、代际更迭下年轻群体的集体疏离与市场壁垒




白酒需求的根基正遭遇代际断层冲击,年轻消费群体的集体排斥,形成了行业难以突破的市场壁垒。这种疏离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三重不可调和的认知冲突。


首先是口感偏好的天然错位。喝着可乐、奶茶长大的年轻人,对高度白酒的辛辣刺激本能排斥,更倾向低度、清爽的饮品口感。其次是文化符号的负面绑定。在00后认知中,白酒与“酒桌应酬”“拼酒压力”深度挂钩,与他们追求的“微醺松弛感”“悦己型饮酒”完全相悖。最后是品牌沟通的话语断层。传统白酒强调“历史传承”“高端稀缺”的营销逻辑,无法触达年轻人关注的“情绪价值”“社交共鸣”需求,导致品牌与年轻群体间的沟通鸿沟持续扩大。





三、消费逻辑在健康觉醒与理性浪潮的双重冲击下瓦解




社会健康意识的全面提升与消费理性化转型,正瓦解白酒赖以生存的传统需求基础,让“伤身”“面子”等核心属性失去市场支撑。


从健康维度看,国民对酒精危害的认知不断深化,高度白酒的“健康风险”标签与当代人追求品质生活的诉求形成鲜明对立。这种认知已直接转化为消费行为:商务场景中,“少喝酒、喝好酒”成为共识,企业宴请的白酒消耗量显著下降;家庭场景中,低度酒、茶饮料等更健康的替代品,逐渐占据餐桌主导地位。


从理性消费维度看,白酒的“面子消费”属性被大幅削弱。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这一趋势——中高端白酒作为非刚需品,受消费降级冲击明显,而部分品牌过度、无序的涨价策略,更引发市场反感。当白酒价格持续攀升却无品质升级支撑时,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进一步压缩了需求空间。





四、白酒饮用场景收缩导致传统载体的功能流失与替代




白酒的需求场景与载体功能,在社会变迁中不断被侵蚀,传统优势领域逐步萎缩,新型场景的融入又面临重重阻碍。


在社交场景层面,酒桌文化的理性化重构直接冲击核心需求。年轻人将社交场景从商务宴请转向露营、音乐节、脱口秀等轻松场合,白酒的“仪式感”被“微醺拍照”“DIY调酒”等新玩法取代,只有主动融入新型社交生态的白酒产品,才能获得有限关注,传统场景的需求则持续流失。


在礼品载体层面,白酒的不可替代性已不复存在。90年代物资匮乏时期,白酒因稀缺性成为礼赠佳品;如今礼品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茶叶、保健品、数码产品等更贴合健康理念与个性化需求的选择,正不断挤压白酒的礼品份额。





五、结构压力下替代市场的崛起与人口红利消退




酒类市场的多元化竞争与人口结构的深层变化,为白酒需求带来了长期、不可逆的结构性压力,短期复苏更显艰难。


从竞争层面看,果酒、精酿啤酒、预调酒等品类快速崛起,这些替代品在口感上突出低度清爽、场景中提倡悦己社交、文化表达上更加年轻化,这些内涵更契合当代需求,形成对白酒市场的直接蚕食,进一步分流了潜在消费群体。


从人口结构看,出生率的逐年下降,意味着未来白酒潜在消费群体的规模将持续收缩,需求增长缺乏人口基础支撑。这种长期趋势与短期市场波动叠加,让白酒行业的需求复苏不再是“时间问题”,而是“模式问题”。


从地产黄金时代的营收倍增,到如今的结构性衰退,白酒需求的变化本质上是社会发展的镜像。当国民文化素养提升推动消费认知升级,当年轻一代用选择重构酒类文化,当健康理性成为消费核心准则,白酒的低迷便成为多重因素共振的必然结果。


白酒行业的“黄金时代”或许已落幕,但适应健康化、理性化、年轻化趋势的“新生存时代”正在开启。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唯有放下“永续繁荣”的执念,在产品、场景、文化上实现与新时代的共鸣,才能在需求困局中找到破局之道,让这一传统产业在时代浪潮中重获新生。


- END -


来源于公众号-金贵说,本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