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文森特·威廉·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如《向日葵》、《星夜》等都被大众熟知和喜欢,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大师。

实际上,梵高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酒是他灵感迸发的源泉,他最钟爱的是苦艾酒,同时也有以酒为主题的画作。一生坎坷的他用画笔勾勒出一幅幅惊世杰作,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流派。

梵高的“绿色缪斯”

梵高将苦艾酒称之为“绿色缪斯”。《梵高传》中有对梵高饮用苦艾酒的描述:“梵高白天在阿尔卡萨的乡间写生,金黄的烈日让这头寂寞的兽干渴难耐,便在星夜里一头扎入‘绿色缪斯’的怀抱。”

图片
苦艾酒诞生于18世纪90年代的瑞士,是一名瑞士医生发明的一种加香加味型烈酒,最早是在医疗上使用,后来成为不少人迷恋的杯中物,后流行于法国,遍布欧洲多国,受到当时很多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喜欢。


画家高更称苦艾酒为“这是唯一艺术家喝的东西”,在他的推荐下,苦艾酒成为梵高日常饮品,也是他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据了解,苦艾酒的主要原料是从草本植物苦艾的叶子中提取,在制作中还加入了茴香、蜜蜂花、肉豆蔻等多种药草和香料。


梵高对苦艾酒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在他的作品中,从杯子里的水,到桌布的颜色,甚至窗外的街道,都是苦艾酒的绿色。

图片

除了喜欢苦艾酒之外,梵高还喜欢葡萄酒。他在法国南部的创作时期,在阿尔勒和圣雷米等地的葡萄园氛围中,他感受到葡萄酒的美妙,并从中获得创作灵感。


梵高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品尝葡萄酒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和人类的智慧,这将我带入一个全新的创作世界。”与此同时,梵高对不同品种的葡萄酒有着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红葡萄酒如火如荼,白葡萄酒如清泉流淌。”

梵高作品中的酒

在梵高的作品中,不少都与酒息息相关,在他生前仅有一幅画被卖出去,这幅画的主题与酒有关,画名为《红色葡萄园》,该画卖出去仅仅过了五个月,梵高便以自杀的方式向世界告别。

图片
《红色葡萄园》描绘了阿尔农妇采摘葡萄的景象,梵高特意将葡萄树画成极具表现力的红色。油画里普照的阳光、血红色的葡萄园、热情和精湛的色调透露出来的炽热,令人发狂。梵高希望在他的作品中画出酒的酵素和醉意,油画色彩中的喧闹性暗示了无节制的狂欢。


这幅画创作的背景是,梵高离开巴黎到南方寻找平静,在阿尔的小镇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阳光的灼烧使梵高精神失常,发生著名的“割耳事件”。在阿尔的这段时期虽然创作了大量作品,但梵高仍然无法养活自己,《红色的葡萄园》就是在这样得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苦艾酒也经常出现在梵高的画作中,比如创作于1887年的《咖啡桌上的苦艾酒》,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此外,梵高的《喝酒者》这幅画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有观点认为,《喝酒者》这幅画构成了梵高人生残忍的缩影,三个大人和低处的孩子啜饮的是苦艾酒,画中老中青加小孩都在喝酒,没人能逃脱沉醉酒精的恶习,寓意就像没人能逃脱处于底层的命运。这也许是梵高对待命运的不甘,也可能是对自己的嘲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