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增长趋缓、竞争加剧、产业分化等问题凸显。穿越行业周期,产销量占全国半壁江山的川酒,如何应对、如何作为?
作为全国白酒三大千亿产区之一,泸州产区是一个很好的观测样本——在这一川酒传统优势产区,不仅有11万多口窖池,酒类持证生产企业更是多达328户,其中规上企业137户,占全省的50%和全国的15%。
带着“川酒如何穿越行业周期”的疑问,近日,记者一行前往泸州产区,深入江阳区、龙马潭区、古蔺县等地调研采访,试图从生产端寻求答案。
新技术:“智改数转”带来行业创新活力
“智改数转”,正在成为泸州产区的关键词。
3月10日上午10时,泸州老窖智能包装车间。这是一个“静悄悄的车间”,在这里看不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从灌装、封盖、检测到装盒、装箱再到成品仓储,全流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5条生产线平均生产速度达15000瓶/小时。
新赛道:探索川酒更多发展可能性
新项目:高质量投资力度持续增强
位于赤水河畔的茅溪镇,与茅台镇仅一河之隔,两地直线距离仅150米——四川古蔺经开区茅溪优质酱酒园区,就位于赤水河左岸的茅溪镇。

记者:张明海 张彧希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石爽
校对:胡起萍
审核:刘奇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