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5日至2月27日,由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主办的“高质量发展看川酒”——主流媒体走进川酒产区大型采访活动在泸州产区开展,此行邀请新华网、光明网、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等12家国省级及行业媒体深入泸州产区,聚焦亮点成绩、重点项目,展现泸州产区在推动川酒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创新实践和丰硕成果。
浓酱双优支撑多元发展

“中国酒城”泸州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长、沱两江交汇于此,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全国唯一浓酱双优核心原产地,拥有泸州老窖、郎酒两朵“金花”和仙潭、玉蝉、三溪三朵“小金花”,“原酒20强”占六席,是全国三大“千亿产区”之一。

高质量发展看川酒—媒体座谈会
在泸州产区,媒体团一行先后走进8家企业、2个园区,实地踏访2个重大推进项目,开展3场面对面交流座谈,零距离感受“浓酱双优”产区的独特魅力。
素有“浓香鼻祖”之称的泸州老窖是泸州产区的领航企业,其打造的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区能够实现年产优质纯粮白酒10万吨、酒曲10万吨、储酒38万吨,保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作为泸州产区的另一中国名酒,郎酒不仅深耕酱香,同时也在兼香领域发力。郎酒泸州浓酱兼香产区正加紧建设,预计将实现年产原酒10万吨、年产优质酒曲6万吨、10万吨白酒包装生产和30万吨白酒存储能力。紧随其后的“小金花”玉蝉、仙潭凭借深厚的酿酒历史底蕴,着力提升品质,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浓酱双优不仅驱动产区高速发展,更激活川派清香、果酒、原酒等百花齐放。坐落在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的醉清风酒业,是川派清香行业标准的核心制定单位之一,为泸州形成“三香并举”格局做出重要贡献;顺成和庄园酒业以“果酒+文旅”开创果酒新时尚模式,连续三年获得中酒协酒类创新“青酌奖”;巴蜀液酒业深耕原酒赛道,布局三大酿酒基地,不断厚积泸州原酒底气。
智改数转引领质效齐升

醉清风“智酿云”白酒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醉清风酒业的生产车间内,记者团正好奇为何不见一位操作工人?只见智能混料机、低温摊晾机、上甑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进行拌料配料、轻撒匀铺、探汽上甑等工序。原来该企业搭建的“智酿云”白酒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全厂63道数字化酿造工序、20000+工艺实时监测点的信息采集和数据控制设计,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古法酿造的精准控制,实现酿造过程的智能分析、决策、控制和优化。
“智酿云”正是泸州产区推进智改数转的生动写照,白酒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在泸州产区方兴未艾。

郎酒浓酱兼香产区智能立体库
在郎酒浓酱兼香产区智能立体库,12台机械臂、27台堆垛机和6台自动分拣机正有条不紊地配合运作,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以小郎酒包装线为例,仅仅4条包装生产线就能够满足全国销量需求。这座“西南第一、兼香唯一”的智能立体库,年周转储存量超过10万吨,能够满足38辆货车同时作业,吞吐量超2万箱/小时。

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
走进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生产线上,从上料、灌装、装盒、打码、防伪、关联等工序到最终的成品酒,均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这条智能灌装生产线平均每小时能包装15000瓶,在单位包装数量提升1.5倍的同时,还能将人力从150人缩减至10人,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这座灌装速度最快、智能化水平最高、数字化水平最高、自主创新最多的白酒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正引领白酒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纪元。
重大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泸州产区加快实施重点项目攻坚注能战略,抓实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媒体记者团先后深入茅溪优质酱酒园区、川酒集团永乐酱酒基地等重大项目,一探泸州产区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动力。

在茅溪优质酱酒园区,媒体记者团通过规划沙盘了解园区建设规划情况和各项目发展重点。据悉,该园区规划面积6.95平方公里,远期产能超19.1万吨,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8个酱酒产业项目投粮,新增优质酱酒产能4万吨,累计产能达16万吨,成为泸州-宜宾共建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强劲支撑。

茅溪优质酱酒园区在建项目
茅溪九坝项目与茅台酒厂隔河相望,媒体记者团在观景平台鸟瞰了整个项目,该项目规划占地3400亩,总投资128亿元,拟建设18栋酿酒厂房8160口窖池,可年产优质酱酒3万吨,配套15万吨制曲和15万吨储酒能力。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年利润160亿元、地方留存税收50亿元,预计可直接解决就业1.5万人。
此次媒体产区行活动,媒体记者团以脚步丈量“酒城”,不仅感受到了泸州产区悠久传统的酿造工艺和深厚的白酒历史文化底蕴,更洞悉了在推动白酒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泸州产区向智能化、绿色化、产业链优化不断迈进的铿锵步伐,感受泸州产区推动川酒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接下来,“高质量发展看川酒”——主流媒体走进川酒产区大型采访活动还将走进宜宾产区,探访另一千亿产区的独特魅力。
来源:川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