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中国酿酒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同时期的人们,都致力于推动酿酒技艺的进步,并在传承中创新,才有了当下酒业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古人酿酒的智慧,藏在哪6本书里?


今天,我们整理几本记载古代酿酒的书籍,从中可以看到古代酿酒不断提升和演变的过程,也能够感受到古人酿酒的智慧。

 

换一个视角,在历史中读懂酒业。



图片

《周礼》



有关酿酒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礼》是记录周代礼制最为详备的著作,又称《周官》,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礼法等,涉及内容非常丰富,堪称“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据《周礼》记载,周朝设置了酿酒相关的职官,比如有“酒正”、“酒人”、“郁人”、“司尊彝”、“大酋”、“浆人”等诸多称谓,这些人不仅主管与酒相关的政令,而且直接负责监督生产,且对不同官职有着相应的人员配置,《周礼·天官》中记载:“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八人。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与此同时,《周礼》中还记载称:“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用“五齐三酒”对酒进行分类。



《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月令》记载每月的天象特征和天子所宜居处、车马、衣服、饮食及所当实行的政令等,涉及到和酿酒有关内容。


《礼记·月令》中记载:“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兼之,毋有差贷。”这是一套比较完整的酿酒工艺流程,对于酿酒时节、原料选择等都有严格规定,更对我国酿酒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该书内容丰富,收录了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畜牧、酿造、烹饪等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卷七有《造神曲并酒》篇、《白醪酒》篇、《笨曲并酒》篇和《法酒》篇,专门论述古代酿酒,这是目前所保留下来的唐朝以前最系统、最完整的一部古代酿酒著述,书中还将酒的酿造分为制曲和造酒两大部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指导性。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是宋代酿酒专著,上卷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该书在我国古代酿酒历史上,学术水平最高,最能完整体现我国黄酒酿造科技精华。


《北山酒经》的酿酒理论非常特别,作者朱肱借用"五行"学说解释谷物转变成酒的过程。朱肱认为:"酒之名以甘辛为义,金木间隔,以土为媒,自酸之甘,自甘之辛,而酒成焉(酴米所以要酸也,投___所以要甜也)。所谓以土之甘,合水作酸,以水之酸,合土作辛,然后知投者,所以作辛也。”



《本草纲目》



作为明代的药物学、植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有着“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不用赘述。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酒的系统分类,为后来酒在食用、医疗、药用价值方面提供了较科学的应用标准,这其中,有关药酒的记载和阐述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药酒不仅是对酒的酿造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更对当代酒的常饮和入药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纸、兵器、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在《天工开物》卷下《曲糵》一篇,从制作工艺方面讲述了酒母、神曲和丹曲的加工步骤,并绘以图画,更重要的是,该书中提到用明矾水(无机物溶液)培养纯化红曲种(微生物),这种方法沿用至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