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2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期间,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朱蓓在酒与投资论坛上分享了贵州酱香白酒原产地主产区发展实践。
贵州是世界知名白酒产区,以酱香型为主,兼有浓香型、董香、清香及兼香型,总产能80万千升,酱香型占全省白酒产量的75%左右、约60万千升,主要集中在赤水河流域。贵州白酒利润和出口创汇居全国第一,营业收入和产量居第二,在白酒产业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
朱蓓表示,生态和传承是贵州产区实践的差异化特征。
赤水河畔河谷,气流相对波动性小,冬暖夏热、少雨少风、高温高湿,加之原产地独特地理环境和微生物群落,形成一个相对封闭、有利于白酒酿造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
贵州产区秉承酱香型白酒传统酿酒技艺精华,恪守“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理念,坚守纯酿固态发酵工艺、顺应自然发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严格遵循原产地主产区的酿造逻辑,从源头原料到制曲、制酒、贮存、勾调、包装、成品的全链条生产技术规范、产品标准体系、溯源体系,从原料到酿造、从工艺到产品都坚守了“原产地”标准。
朱蓓指出,保护和规范是贵州产区实践的主旋律。
贵州省编制《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产区保护规划》,科学划定了218平方公里的酱香白酒“四区多点”(包括15.03km²茅台酒产区、53km²茅台镇传统优势产区、52.4km²仁怀集聚区及68.4km²习水集聚区、赤水河流域特色产区(含金沙、汇川、播州、赤水等地,共29.1km²)保护控制范围),从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角度对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和管控,规划范围内主要发展酱香白酒及配套产业,引导酒企及配套产业到“四区多点”集聚集群高质量发展。
同时,贵州省出台了《关于推进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开展兼并重组做大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清理整治退出一批的“三个一批”综合整治,高位推动产业产区综合整治和企业规范发展,提升世界级产区承载能力和品牌形象。
朱蓓表示,品质品牌和高质量发展是贵州产区实践的灵魂和宗旨。
贵州酱香型白酒,凭借独特醇厚的口感和绿色天然的生产工艺,在消费者心中逐渐形成了品质更高、价值更高的认知,产区形象和产品品牌得到市场广泛认同,成为白酒有机会、有竞争力、有财富效应的品类。
贵州产区已经成为具有生态红利、具有发展潜力、具有投资价值、具有文化魅力的产区,是白酒产业的政策高地、投资洼地和发展福地。
2022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以“创新生生 科学致远”为主题,于2月21日至24日在海口举办,各级政府及行业协会领导、诺奖得主、中科院院士、高校专家、投资机构负责人、产区/名酒企业/业外头部品牌代表等25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覆盖科学、产业投资、生产、营销、设计、创意、艺术等诸多领域,围绕“科技”“创新”“投资”等主题作重磅分享,面对面深度交流,共商酒业创新与投资议题,共话酒业高质量发展方向,100余家媒体到会报道大会盛况。
其中,酒与投资论坛期间,共有日本、苏格兰、格鲁吉亚等国际产区,四川、贵州、甘肃等省级产区,烟台、泸州等市级产区,叙永、古蔺、邛崃、绵竹等县级产区,参与了推介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