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笔 | 洪大大
编辑 | 古利特
洛阳,十三朝古都,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片面积只有1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它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大放异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
论人文,洛阳首屈一指,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论地理,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
据《山海经》记载,当时商鞅在这里发现了一条河流,河流深邃、湍急,河中有一种叫"洛"的鱼,商鞅以此鱼命名这座新城——洛阳。

这座横跨黄河两岸、洛水穿流而过的城市,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以其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更是被赞誉为“黄河文化之根”。
01
洛阳
十三朝古都,世界文化名城
一座洛阳城,半部华夏史。俗话说,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长安,五千年看洛阳,洛阳位居天地之中,是最早的中国,也是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地方。
洛阳,简称“洛”,古称成周、神都、洛邑、洛京。传闻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文化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竹书纪年》中曾记载,洛水的名字出现了三十多次,黄帝、尧帝在此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使得洛邑成为天下至尊的象征。
虽然从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古人频繁在洛阳活动,但真正意义上成为华夏的核心,还是到周朝,公元前770年,由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和犬戎的东侵,周平王将周朝的国都自秦川八百里的关中平原东迁到河洛平原,在洛阳营建东周的王城。

春秋战国时期,洛阳文化繁荣达到鼎盛,著名思想家孔子在洛阳学习、教学,洛阳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儒家文化中心。还有享誉华夏的《洛神赋》,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精神文化宝藏里最珍贵的宝物。
战国时期,洛阳文学鼎盛一时,著名的洛阳文学家有蔡伦、萧统、阎立本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洛阳还是最早的军事中心之一,其城墙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城墙,全长近27公里,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重大成就。

因此,洛阳在当时也被称为“六国文化之都”。不仅如此,洛阳还是东汉、魏晋、隋唐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先后有超百位皇帝在此指点江山,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名城。
02
一座城、两江水
酿酒的天然宝库
洛阳,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不热不冷、不湿不干,四季分明,其生态环境十分适宜动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
洛阳处于北纬35度附近,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地带,位于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的800mm等降水量线附近。

这里野泽湿地遍布,河湖纵横,农业资源丰富,微生物种群富集,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黄淮名酒的聚集地。
人类和动植物如此钟情此地,微生物自然不会例外。河南洛阳优越的地理环境,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繁衍进化,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早在数千年前就形成了独特的菌种库。
除了气候之外,洛阳的水资源丰富,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其中黄河与洛水,被誉为“文明摇篮”的河流。

当你俯瞰洛阳,北部为邙山黄土丘陵,中部是呈三级阶地的伊、洛河冲积平原,南部为万安山低山丘陵和山前洪积冲积坡地,境内水系纵横交叉,数条河流与黄河相互环绕通联,形成了良好的水运网络。
加之,整体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气候温暖,物产丰茂,肥沃的冲积平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丰收。
由此,依托洛阳发达的水系,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多重的生态适宜性和丰腴的粮谷产区,中国历史上第一滴秫酒——杜康,在此诞生。
03
河洛秘境,酒祖杜康
在水与气候的滋养下,洛阳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更以其为中心形成了“河洛文化”。而酒文化则是河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传闻他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赐予其一眼泉水,让杜康在9天内找到三滴血,三滴血的要求就是不能出自同一个人。次日起床后,杜康在家门口果然看到一眼泉水。
九天后,杜康将收集好的三滴血滴进泉水里,瞬时间,泉水烟雾缥缈,香气扑鼻,翻腾开来,一股股香味沁人心脾,因为用了九天时间,故杜康将这种水命名为“酒”。
因此,杜康被人们尊崇为“酒祖”,其缘由不仅是其自成体系、博大精深的杜康文化,更直接的原因是杜康始创了秫酒酿造方法。从“杜康作秫酒”开始,这种酿造技艺已经传承了5000年。千百年间杜康的传承人不间断地酿造与升华,堆叠出中国灿烂的酿酒文化。

在五千年发展史中,明确记载杜康造酒的古典文献有20多部,如《酒诰》、《世本》、《说文解字》、《战国策》、《汉书》等;明确提及杜康的诗词歌赋有100多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等等。
1800多年前,曹操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慷慨悲歌,一举将“杜康”酒推向了中国诗酒文明的高峰。
有了文明,有了酒,中国才有了诗的发展史,有了真正的民族的灵魂和气质。而酒祖杜康,则代表了中国河洛文化的“根”脉正统性,以及中华民族骨子里“寻根拜祖”的根文化和源文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