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媛
当赤水河畔的酱香邂逅乌蒙山间的诗意,贵州习酒与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乌蒙深处》的深度联袂,在央视黄金档和芒果TV播出后引发广泛共鸣,首播当日,便冲上CVB黄金时段收视率第1名。
这部以“悬崖村”蜕变为叙事主线,全程取景于贵州的现实主义力作,以苗绣传承、文旅融合等鲜活故事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贵州习酒则将品牌底蕴与乡土情怀交织成时代叙事,让观众在感受“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震撼之余,品味到一杯跨越时空的“贵州味道”。

贵州习酒的此次冠名,是君品文化与乌蒙山人文风貌的深切共鸣,承载着一个从大山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回响。
习酒的考量
《乌蒙深处》以化屋村的蜕变历程为叙事核心,讲述了一群土生土长的悬崖村村民,凭借勤劳双手书写乡村振兴的故事。
化屋村,位于乌蒙山腹地、乌江峡谷深处,苗语意为“悬崖下的村寨”,是喀斯特地貌的最典型地域,曾被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正是这片被宣判“绝对贫困”的土地,书写了当代中国最壮丽的脱贫史诗。

剧中既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又有轻松幽默的生活日常;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也有乌蒙深处的山乡美学。以此,《乌蒙深处》吸引了大量观众,在影视市场上掀起热潮,拥有极高的人气和话题讨论度。
而习酒选择与《乌蒙深处》携手,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贵州,是习酒的故乡,也是习酒精神与文化的根源所在。自习酒在大山深处建立之日起,希望带动乡梓共同致富的情怀,就在习酒人的身上代代传承。在习酒的品牌基因中,始终烙印着对大山的眷恋与责任。冠名《乌蒙深处》,正是这份从未褪色的感恩之心,凝结成的深厚桑梓情怀的真切表达。
从剧作本身看,该剧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习酒对品牌文化底蕴的追求不谋而合。该剧聚焦苗绣非遗传承、乡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等核心情节,这与习酒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不谋而合。剧中呈现的社会风貌、人文风情以及角色间的情感纠葛,都为习酒的文化植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习酒巧妙融入剧情之中,于润物细无声处融入自身品牌的文化理念,使消费者在欣赏剧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习酒所传达的品牌价值观,使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亲切。

从习酒的品牌表达来看,这无疑凸显了其营销的又一次创新探索。《乌蒙深处》的热播,让更多不同年龄、性别和领域的受众群体认识习酒,为品牌推广提供了广阔的覆盖面,助力品牌突破传统酒类消费人群局限,向更广泛的市场渗透。
打动消费者
习酒为何能一击即中?
《乌蒙深处》呈现的是乡村巨变的历史画卷,也是扎根土地、向阳生长的生活图景。这与习酒70余年的成长历程彼此映照,更让“君品文化”有了可感可触的现实注脚。
从1952年在大山深处白手起家,70余年的时间里习酒始终扎根乡土、回馈社会,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企业的地域情怀与责任担当。通过原料种植、农产品开发带动地方农户增收,积极保护赤水河、乌江等流域生态环境,在乡村振兴、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等领域不断贡献自身力量,在抗击疫情、抗震抗洪等关键时刻助力。

多年来,习酒连续开展“习酒·我的大学”“习酒·吾老安康”等公益项目,将这份情怀延伸至教育、养老等更广泛的社会领域,让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知敬畏、懂感恩、行谦让、怀怜悯”的企业品格。这桩桩件件无不透露出习酒作为省管大一型国有企业的深厚底蕴与博大胸怀。
习酒以产业赋能反哺乡土,既深植于土地,又面向未来生长。剧中人物立足乡土、勇于开拓的创新实践,无疑是习酒君品文化的生动写照。
毛晓彤饰演的衮月亮对非遗苗绣的执着,带领绣娘们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与习酒坚守传统酿造技艺的匠心不谋而合;秦俊杰饰演的返乡青年麻青蒿带领村民发展文旅产业的创新实践,与习酒以产业反哺乡村的路径遥相呼应;林江国饰演的衮菖蒲在高粱基地里向当地村民讲解如何种植养护红缨子高粱,并告诉他们酿造一斤酱香型白酒需要用到两斤四两高粱,这是习酒的品质密码。

这样的关联,也为习酒赋予了情感价值。通过与剧集中人物的情感共鸣,习酒成功地让品牌超越了单纯的消费属性,使其与乡土眷恋和奋斗精神紧密相连。这种深刻的情感烙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君品文化”的根脉深植于乡村振兴的沃土。
习酒与《乌蒙深处》的携手,是一家从大山中成长起来的企业与土地、人民、时代的深情对话,是一个品牌与时代同频、与乡土共生的生动实践。未来,这份源于大山、回馈乡土的初心,必将指引习酒在深耕品质、反哺社会的道路上持续前行,让企业的根脉扎得更深,让品牌的故事传得更远。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