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编者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于2023年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亮相于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受到广大读者和宣传、文旅、教育、党校等单位部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入选学习强国、2023苏版好书等书目推荐。

 

8月19日-23日,李后强教授受邀出席于南京图书馆举行的主题为“书香满金陵 经典耀中华”系列活动和“阅见长江”专题书展,并在南京图书馆作了题为《长江文化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思考》的学术讲座。


图片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以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红军自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了380余次战斗,其中在长江流域进行的系列经典战役被载入史册。


图片


一是血战湘江。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灌阳县、全州县、兴安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个昼夜,最终从兴安、全州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中央红军则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


图片


二是强渡乌江。1934年12月8日,中央红军翻过老山界,进入广西龙胜地区。蒋介石命令湘军刘建绪等部队在湘西布下口袋阵,只等中央红军跳入他们的包围之中。1935年1月, 红军发起强渡乌江江界河渡口的军事行动,中央红军由此改北上为西征,开始了战略转变,由此避开了实力雄厚的湘军,以实力相对较弱的黔军为突破口,从而成功实现突围。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取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图片


三是四渡赤水。这是在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为打破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而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中央红军在3个月的时间里,转战川贵滇三省,四次渡过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


图片


四是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四团战士顶着暴雨,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120千米),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沿着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泸定桥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中,有7位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


图片


五是嘉陵江战役。嘉陵江战役是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是我军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成功的范例。该战役由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等指挥,从1935年3月28日开始, 至4月21日结束,历时24天,总计歼国民党军12个团、1万余人;攻克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8座县城及中坝、剑门关等军事要地,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至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嘉陵江战役的胜利,不仅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彻底粉碎了其苦心经营的旨在消灭红军的“川陕会剿”计划,而且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打击了国民党军的气焰,大大推动了川西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进而使红四方面军在占领的广大地区内,获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补充,为后续长征和会师中央红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