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老窖万年母糟,酒好全凭窖龄老。”这是浓香型白酒“老窖出好酒”的至高法则。自公元1573年起持续酿造至今,449年从未间断的1573国宝窖池群是我国现存建造最早、持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老窖池群落。
449年从未间断,她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
公元1573年,泸州“武举人”舒承宗在泸州南城的营沟头选择了一块适合酿酒的风水宝地,并采用城外五渡溪岛上的优质黏性黄泥,和以凤凰山下龙泉井水进行筑窖酿酒,最终建成了如今著称于世的“1573国宝窖池群”,同时他还总结了一整套酿酒技艺。
建成后的酿酒作坊,舒承宗为其取名为“舒聚源”,意为人源(缘)、酒源、财源滚滚汇聚于此地,舒聚源专酿大曲酒,所酿的酒也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泸州老窖”的前身。
1996年,1573国宝窖池群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与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并称为“活态双国宝”,并于2006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泸州老窖百年以上老窖池群、16处明清酿酒作坊,以及纯阳洞、龙泉洞、醉翁洞三大天然藏酒洞一并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入选数量、规模和类别均居全行业之首。
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考察了1573国宝窖池群后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泸州老窖国宝窖池不如庞大的古建筑群,没有繁复的精雕细刻,没有奇巧的工程技术,但她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她继承了几千年来酿酒工艺的悠久历史和奇妙的酿制技术,涵盖了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三大价值的内容,她反复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因而她又有高出文物的独有的经济价值,是公认的‘活文物’。”
历史价值:1573国宝窖池群,因数百年连续传承使用形成“活态文物”,弥足珍贵,酒界罕见,是研究中国白酒老作坊群及老窖池群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它和我国其他珍贵遗产一样,是传统文化之根,是民族文化之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血脉。
人文价值:1573国宝窖池群,与地方经济、民俗文化水乳交融,是一个区域内独特的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它在一定时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代表着川南区域内的酿酒技术、酒文化的一种不可模仿的独特典型,是世界酒类酿造业中的一笔珍贵文化遗产。
科学价值:对于浓香型白酒的生产而言,窖池“窖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窖池连续使用时间越长,窖龄越老,繁衍富集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所酿造的酒质也日臻完美。1573国宝窖池群经数百年持续酿造,其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研究中国酿酒工艺的极限样本。
经济价值:1573国宝窖池群继承了中国酿酒工艺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酿制技术,历史以来,持续不间断地创造经济效益,具有高出文物的独有经济价值。
是为泸州老窖“活态双国宝”之1573国宝窖池群!
作为“活态双国宝”之一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自公元1324年以来,以“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方式不间断传承至今,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无法复制的稀有纯古法活态传统酿制技艺经泸州老窖24代人传承、历698年而不衰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鲜活的历史,遥远的回响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肇自远古:秦汉时期,“酒以成礼”;唐宋时代,“蜀中士子,莫不酤酒”、“万户赤酒留霞”;公元1324年(元泰定年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一代传承人郭怀玉历经30多年的摸索与试验,成功研制出酿酒酒曲——“甘醇曲”,并以此酿成了中国白酒历史上第一代“大曲酒”,开启了中国白酒大曲酒的酿制序幕!
公元1573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六代传承人舒承宗总结探索了从窖藏储酒到“醅糟入窖、固态发酵、酯化老熟、泥窖生香”的一整套大曲酒工艺技术,使浓香型大曲酒的酿制进入“大成”阶段,为此后全国浓香型白酒酿制工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5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五代传承人温筱泉携温永盛作坊所产的“三百年老窖大曲”酒走出国门,夺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带领中国白酒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伟大的贡献,灿烂的浓香
新中国成立之初,可谓百废待兴。1956年,白酒的发展被列入了国务院制定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57年,中央轻工部从四川省酒类专卖局和糖酒研究室(现四川省发酵研究所)抽调出以陈茂椿、熊子书为代表的酿酒专家组进驻泸州老窖,由此,开启了中国名白酒的第一次查定总结工作(简称“泸州老窖试点”)。
酒界泰斗沈怡方先生曾说:“中国白酒业的发展,就是靠‘试点’起家的。”而1957年到1959年间的泸州老窖试点正是中国白酒试点的先行者。
经过潜心考察和研究,专家组收集了大量的泸酒史料,总结传统生产工艺,并于1959年编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白酒酿造专业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
20世纪50年代,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七代传承人张福成、赵子成、李友澄积极探索创新酿酒技术和工艺,发明了“滴窖减水”、“加回减糠”等酿酒工艺,总结形成的先进操作经验和技术措施,在全国白酒行业推广应用,被行业誉为中国白酒“三成操作法”。
20世纪60年代末,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八代传承人陈奇遇首开尝评勾调技术的先河,提高并稳定酒质,拉开了白酒技术第三次革命的序幕。
泸州老窖先后举办27期酿酒科技技术培训班,为全国20多个省市的酒厂培养了数千名酿酒技工、勾调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促进了中国白酒的科技进步,推动了浓香型白酒的发展。
活着的国宝,传承的味道
2004年,泸州老窖自主知识产权的《国窖酒生产工艺研究》成果,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行业专家誉为“科技金奖”,改变了“中国白酒缺少科技含量”的偏见。
2006年5月20日,经过国务院批准,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唤醒了白酒行业和部分传统民族工业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纷纷加入到“申遗”的浪潮中来,进而带动了整个行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泸州老窖也成为当年我国浓香型白酒中唯一入选企业,也是产酒大省四川省唯一入选的酒类企业。
何以神乎其技?何以技以载道?先秦时代,庄子《庖丁解牛》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出了精进的技艺所赋能的高光价值。今天,泸州老窖始终致力于酿酒技艺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希冀弘扬民族技艺,致敬国酿匠心,让国宝活起来!
责编 / 蒿凤
美编 / 艾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