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画外音)中国白酒工艺,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发展、定型的“国粹级”工艺,一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谁也说不清。建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白酒经历了“传统工艺现代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知其所以然的阶段,搞清楚传统工艺的内在机理,揭开传统工艺之谜。

第二,明白了内在机理之后,对传统工艺不科学、不稳定、不需要的部分,进行改造、改良、改革。

第三,新的生产工艺在经过实践检验之后,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新的生产工艺虽然大部分依然是传统工艺,但这个工艺却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体,是白酒生产划时代的进步与重生。

在中国名酒中,汾酒是率先完成“传统工艺现代化”的企业,其标志就是1964年-1965年开展的“汾酒试点”。

(同期声)酒界泰斗秦含章:用科学方法研究汾酒的生产,在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汾酒厂第一个。

(同期声)“汾酒试点”成果评审组成员沈怡方:在我们行业里头来说,白酒生产技术的发展是试点起家。以秦含章老先生为首的汾酒试点,从此开始对中国白酒的质量科学总结和发展是一个里程碑。

(画外音)1964 年2月至1965年5月,中央轻工部食品局、轻工业部发酵研究所、山西省轻工厅和杏花村汾酒厂等组成“总结提高汾酒生产经验试点工作组”,轻工业部发酵研究所秦含章所长任组长,工作组下设分析、工艺、微生物、试验、成品等5个专业小组,共由56人组成。

同时,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业学院派出了一个毕业班的学生,也全部投入到了汾酒试点中。

(同期声)“汾酒试点工作组”技术秘书熊子书: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开展了200多个项目的研究、进行了3000多次实验,取得了2万多个数据。

(同期声)“汾酒试点”微生物小组副组长王元太:秦含章也好、方心芳也好,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基础知识、重视基本功,这个两“基”非常了不起!

(画外音)秦含章先生的敬业态度和严谨精神,决定了汾酒试点的品质。

(同期声)“汾酒试点”微生物小组技术员狄宏:总结报告他都要非常仔细地审查,不对的他就把你叫去。那个时候没电话,就是从上面叫下去,他在窑洞那儿问这个是怎么回事?哪个写的不对,标点符号不对他都给你改,非常认真、非常严谨。

(画外音)从1964年3月开始至1965年5月结束,试点共开展了200多个项目的研究,进行了3000多次试验,取得了2万多个试验数据,试点资料有汾酒酿造工艺学、汾酒酿造用微生物实验法、汾酒品质尝评法、汾酒酿造化学分析、汾酒试点业务理论学习资料等技术资料85万字。该试点成果1978年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当年的《山西日报》对汾酒试点做了整版专题报道,并头版发表了《以革命精神进行科学实验》的社论。

(同期声)汾酒总工程师韩英:汾酒试点,主要取得了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两方面的成果。技术进步方面,一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检验方法,二是确定了汾酒的主体香味物质、分离得到了汾酒生产主要菌种,三是对制曲及酿酒生产进行写实,制订了完整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面,汾酒试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培养了100多名具有新理念、新思维、新标准、新操作法的科研人才和工匠队伍。

(同期声)汾酒董事长袁清茂:汾酒试点过去60年了,直到今天,汾酒试点的许多重要成果仍然是汾酒一线生产的基本遵循。我认为,汾酒试点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是汾酒人尊重科学、与试点小组尊重传统相融合的结果。秦老说,汾酒试点的任务是要生产出两瓶好酒。白酒产业,无论什么样的创新,最终落脚点都应该是酿好酒。归根到底,酿好酒、储老酒、售美酒,都应该是我们的基本路线。

(同期声)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始于上世纪1964年的“汾酒试点”,是国家层面组织专家团队,通过系统总结名酒经验、科学解析酿造原理的一次大型科研活动,是中国白酒传统酿造的经验总结、科学实验、标准建立的一个典范。

试点经验在全产业推广,对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作用。直到今天,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汾酒试点创造了中国白酒产业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揭示了白酒主要风味物质,第一次确定了白酒主要微生物菌种,第一次建立了白酒的检测分析方法,第一次实现了白酒生产的标准化,可以说是白酒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和里程碑。

在新时代,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已经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今天,我们以再次启动“汾酒试点”的方式纪念“汾酒试点”60周年,开启以“传统工匠精神、智能科技创新、活态文化发展”为核心要素的创新之路。这将对白酒产业的未来发展再次起到重要的开创和引领作用。

中国白酒的未来正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从而生生不息。我们坚信中国白酒的传统酿造也一定会源源不断涌入科创内涵。为美好生活酿造更美的美酒。中国白酒产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编 / 于雪莲 

美编 / 娜仁托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