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琦  邓贤辉

 

8月9日,“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大麦)基地行”活动在张掖山丹军马场举办。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相聚山丹军马场,在“第一车间”亲历亲证由一粒种子到一抹清香的曼妙旅途。

 

山丹军马场中一望无际的麦浪散发的清香,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充裕和无可替代的安全感,对“播种者”汾酒而言,更是刻在基因里的即将迎接丰收的幸福与喜悦。

 

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大麦)基地行活动在张掖山丹军马场举办

 

绿色原粮基地是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也是汾酒践行复兴总纲领的最前沿。去年十月,首届“走进汾酒第一车间”活动,汾酒与全国140余家媒体共同走进山西沁县汾酒高粱基地;今年,汾酒再度邀约近百家主流媒体,走进山丹军马场大麦基地,跨越千里,只为寻觅一抹汾酒清香。

 

在“走进汾酒第一车间”活动中,汾酒向社会大众“敞开”生产酿造第一线,依托文字和镜头的记录,以直观、丰富的形式讲述品质故事,让消费者更为深入了解汾酒的绿色品质源头,不仅体现了汾酒以品质为基的理念,更展现了其加速品牌复兴、建设一流企业的决心与信念。

 

溯源一粒种子

探寻汾酒清香之源

 

品质,一直以来都是汾酒不懈追求的目标。

 

十年前,汾酒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优选各类优质粮食产区,自建了汾酒高粱、大麦、豌豆原粮基地,以高标准建设实践让汾酒的品质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经过长期全方位论证,山丹军马场因优质的土壤、气候、环境与汾酒结缘,成为了汾酒的大麦生产基地。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在活动现场说道:“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考察,让大家深入了解汾酒在粮食安全、原粮基地建设、生态循环产业链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切实感受汾酒的‘粮心’和品牌自信,进一步推动汾酒的品牌发展。”

 

山丹军马场坐落在祁连山北麓,位于位于河西走廊中部,跨越农业发展的“黄金种植地理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周边无工业、无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沃壤,所产的大麦籽粒大而饱满,淀粉含量高,是酿造清香汾酒最好的粮食之一。

 

置身山丹军马场,嘉宾们亲身感受了大自然的雄奇壮美——海拔4000米的祁连山,雪水消融,以平均10米每秒的流速,滋养着河西走廊的农耕绿洲;一望无际的麦浪翻涌澎湃,诠释着“汾酒清香是种出来的”。

 

山丹军马场大麦种植技术员王佳伟讲述了在这里种植大麦的“天时地利”。他说:“山丹军马场海拔在2700米,种在这里的大麦品种是垦啤7号。因为我们这边海拔比较高,种出来的大麦品种蛋白含量比较高,而且它适合做酒曲,所以尤其合适酿酒。”

 

在极致的自然环境中,大麦无惧严寒与酷暑,向最好的土壤扎根,通过最严苛的筛选,达到蛋白球、谷蛋白、胚乳含量要求,最终方能成为一颗天然有机原粮。而后,优质大麦途经千里运往山西,为一瓶瓶优质汾酒的酿造提供了生香的酒曲。这是汾酒的清香品质之源,也是自然对汾酒的馈赠。

 

 

技术研发,品质打造

为汾酒清香注入极致匠心

 

除了“天时地利”外,“人和”的品质打造和技术研发也尤为重要。

 

去年6月,汾酒与神农科技集团深化合作,不断加深智慧农业技术与原粮生产经营的融合,助力“智慧汾酒”建设。今年,汾酒原粮基地加大了对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工作,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实现农业发展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提升基地原粮品质,为打造清香酒魂注入极致匠心。

 

现场,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大麦专家周元成介绍了最新研发成果:通过几年的实验,鉴选出了大麦新品种“汾酒大麦30”,现已在农业部进行登记为“汾麦30”。通过比较实验,“汾麦30”的优制曲率和出酒率以及原酒酒样感官评分均优于现在所用大麦品种。

 

“下一步,我们将尝试构建汾酒的‘制曲专用大麦’企业标准,为汾酒未来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打下基础。”周元成介绍道。

 

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高粱专家平俊爱,则向嘉宾们介绍了高粱新品种——汾酒高粱30,拟定农业部登记为“汾粱30”。“汾粱30”出酒率高,商品性好,且产量高、稳产性好,拥有极高的耐瘠性强和养分利用效率,经试验表明,2021年新品种“汾酒高粱30”拥有广阔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目前,已通过了汾酒原粮基地种植试验。

 

“粮为酒之肉”,原粮品质的高低优劣不仅影响着酒企的生产效率,更是深刻影响着产品的风格与风味。因此,汾酒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与优势,从未停止原粮的研究与实践。

 

如果说品质是品牌的基石,那么科技与质量则是汾酒品质的两翼,也是汾酒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抓好全产业链的管控,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用品质美誉度提升品牌的忠诚度。”这是袁清茂董事长在复兴纲领中提出的汾酒对于品质的要求,也是汾酒原粮基地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承不变的追求。

 

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走进张掖山丹军马场,探秘汾酒清香正宗的始发源头

 

打造酒企原粮基地标杆

汾酒践行复兴总纲领的最前沿

 

持工匠之心,从源头的涓涓细流开始,从选测一寸土地开始,从试种一粒原粮种子开始,酿造至纯、至清、至净的汾酒。

 

2012年至今,汾酒在山西、河北、吉林、内蒙古、甘肃等地规划建设原粮基地约120万亩,从酿酒源头出发打造一套贯穿全产业链的统一标准,以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为高品质汾酒酿造生产提供优质、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

 

从创建开始,汾酒原粮基地就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优势区域集约种植”的布局要求,充分发挥资源、气候和区位优势,积极与原粮生产优势区域合作,不断优化基地模式,俨然成为了我国酒企打造原粮基地的标杆和样板。

 

今年,原粮公司在基地种植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多维度管控进行“可追溯系统+手机管理软件+派驻基地管理员”新模式探索,实时监测基地,实现了对各基地种植全过程数字化的监督管理,真正做到“种、收、储、运”网格一体化,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率。

 

打造绿色原粮基地的标杆,就是站在了践行汾酒践行复兴总纲领的最前沿。在当下,白酒行业发展趋势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汾酒将围绕“123”复兴总纲领,坚持品质为根基,以科技创新结合工匠精神,制造出精益求精的高品质产品,加速推动汾酒复兴征程。

 

在优化基地模式、以数理化手段上强化基地管控,汾酒原粮基地一直走在时代前沿、引领行业浪潮。在保障了汾酒产品高品质的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汾酒作为中国头部酒企、名酒代表,继续在白酒行业挖掘生态价值潜力、进一步提升品类品质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高海拔地区,是汾酒大麦原粮基地之一

 

  //  

后记:

 

“种在前,酿在后”,酿酒原粮的产能与质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于是,在当前中国酒业在不断提升品质的过程中,企业逐渐认识到好酒不仅是酿出来的、存出来的,更是“种”出来的。在此基础上,白酒企业愈发高度重视原粮这一要素,并将原粮问题上升战略的层面来考虑,狠抓“第一车间”正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

 

在笔者看来,汾酒开启“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大麦)基地行”活动,不仅是其对于原料的敬畏、对于品质的敬畏,更是其加码品质建设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汾酒把健康绿色的原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了从源头对清香汾酒品质的严格把控,也让汾酒“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产供全链条可见、可控也更可靠。

 

品质是汾酒发展的第一道基石。汾酒强势加码原粮基地建设,从酿酒原粮开始夯实品质基石,不仅是深化白酒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也是不断丰富汾酒的文化表现形式,以更具时代感的方式让汾酒文化真正“活”起来的具象表达,更是汾酒以品质护航品牌复兴征程的时代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