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严青青
9月18日,FBIF发布《2023中国食品饮料百强榜》(以下简称“FBIF2023百强榜”),茅台以1237.72亿元的业绩,荣登榜首。
FBIF2023百强榜主要以食品饮料行业相关业绩为依据,对中国企业进行调研。自2017年首次发布,至今已有7年时间。就今年情况而言,共计调研255家中国本土企业(包含港澳台),评选出营收前100名企业,而这也是7年来,茅台首次位列榜首。
茅台坐在头把交椅
最近,从酱香拿铁到酒心巧克力,茅台可谓持续霸屏。而在FBIF2023百强榜单中,茅台更是一举超过伊利,入列榜首,将茅台热度再上层楼。
榜单数据显示,茅台与伊利2022年业绩均突破1200亿元,双双创新高。其中茅台1237.72亿元,伊利为1211.49亿元,双方数据咬合紧密。去年,茅台位居第二。而今年茅台以超过近26亿元业绩的成绩稳居第一。
而拉通前十强榜单,五粮液和华润啤酒作为酒企中的佼佼者,分别位列第六和第九。两家酒企排名与去年一致,处于稳定发展状态。
以酒类业绩前五强为参考,在头部集聚效应明显,强者恒强的局势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之下,茅台作为行业引领者,与其他酒企拉开的差距非常显著。就业绩数据而言,茅台与五粮液之间,相差近600亿,而五粮液与华润啤酒之间,相差近300亿。前三名酒企差距较大,而后续企业业绩则咬合较为紧密。
整体看来,经过疫情低迷的市场情况后,酒类行业进入复苏大势。比如,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排名,从2022年的13、18、22分别上升至12、16、14,上升趋势显著。
在此趋势中,以茅台为代表的酒企,纷纷在完善品牌构建,稳固基本盘方面加码。而酒企在保持品牌活力,强化品牌声量的过程中,其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行业影响力、品牌资产、品牌竞争力等,都在不断提升。这也形成了榜单之中,酒类品牌强势突出的格局。
另外,酒企还在持续突破自我,在创新玩法中创造吸睛亮点。跨界冰淇淋、联合推文创,酒企们频繁动作背后,正推动行业的活跃度和年轻化进程,并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
酒企占比高、增速第一
此次上榜的100家企业中,呈现酒类、乳品、饮料“三巨头”局势,但是酒企数量占比颇有领先之势。
100强中,酒类企业29家,占比最高。乳品企业上榜15家,位列第二。饮料企业上榜14家,位列第三。以排名前20企业占比为标准,酒企占7家,占比35%;乳制品3家,占比15%;饮料企业3家,占比15%。
而论业绩增速,排名榜首的仍为酒企,且榜单前10名,酒企占据大头,多达6家。
其中,增速最快企业为山西汾酒(FBIF2023百强榜第14位),业绩增速为31.46%。而上一年度增速第一是舍得酒业,增速为94.77%。相较而言,榜首增速在下降。并且,此次数据显示,舍得酒业降至第六,酒鬼酒跌出增速前十榜单。增速前十入榜门槛也由38.07%降至20.74%,整体增速放缓。
而论及利润,FBIF2023百强榜也被酒类占领一半,并和其他主要品类拉开了巨大差距。茅台、五粮液分别以627.16亿元、266.91亿元的利润蝉联榜单前两位,并且较上年利润均有增长。泸州老窖103.65亿元的成绩再次反超伊利,位居榜三。同时茅台也在历年FBIF百强榜都位居利润榜第一,并不断刷新利润记录。
总体看来,此次食品饮料行业百强榜中,酒企成绩斐然。除茅台位居榜首之外,其余各维度的对比,无论是增速还是利润,仍然多为酒企占据领先优势。酒企整体呈现的发展态势,让行业看到了向上生长的力量。
并且随着Z世代成为主力消费群体,酒类消费越发呈现年轻化趋势。而酒类品牌们也在以年轻化、多元化的营销方式,更大力度拥抱年轻群体。而在此方面,位居榜首的茅台,已经率先写下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