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汾酒稳步向前、进无止尽、韧性十足,
稳居中国酒业第一方阵。

截至10月30日,中国白酒上市企业全部发布了三季报。虽然大家知道现在消费疲软、酒业处在调整期,存量竞争与缩量竞争特征显著,专家们也预言过酒企业绩会大幅回落、行业加速洗牌,但是真看到冰冷的财报数据时,还是免不了大吃一惊、心有余悸。
知酒君注意到,山西汾酒2025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9.60亿元,同比增长4.05%,增速位居规模酒企第一名;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29.24亿元,同比增长5.00%,是中国酒业屈指可数的正增长企业。
现代管理学认为,在一个系统内起基础性支撑作用、对整体平衡意义重大的主体往往被看做“压舱石”,山西汾酒就是当前中国酒业的“压舱石”。
拆解三季报:5大指标稳中向好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汾酒也进入了价值巩固期。今年汾酒实施了多项主动调整的措施,以对冲市场下行风险,夯实发展的基本盘;从三季报来看,“一轮红日、五星灿烂、清香天下”与“玻汾控量,老白汾上量,青花20放量,青花26及以上增量”等策略成效显著。
▶ ▷ 营收创新高,行业地位稳固
前三季度329.24亿元的营收,创了山西汾酒的新高;而且其约5%的增长速度,也是上市白酒企业中唯二的增长龙头(另一个是茅台),其“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的地位更加稳固。在这种酒业深度调整的大环境下,山西汾酒的增长更加证明白酒是一个长周期产业、是一个历史经典产业。
▶ ▷ 主品牌与大单品稳定性更强
今年前三季度,“汾酒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21.71亿元,同比增长5.54%,而除汾酒以外的其他酒却呈现出下滑趋势,这说明汾酒作为主品牌(另外子品牌是杏花村和竹叶青)地位更加稳固,市场也更加认可汾酒。知酒君今年在山西、江苏、四川、吉林等地调研了解到,青花汾20在当地的价格都比较稳定,动销氛围很好,开瓶率很高;玻汾依旧是当地商超的第一陈列品,餐桌的常见光瓶酒。

▶ ▷ 全国化名酒地位稳固
回归中国酒业第一方阵的一个必备要素就是全国化,甚至还要走向海外,面向全球消费者。今年前三季度,汾酒省内营收回落7.52%,省外营收增长12.72%,省外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二,汾酒的全国化地位更加巩固。

▶ ▷ 持续投入酒业科研,汾酒筑牢品质护城河
降本增效是当前主流酒企经营策略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汾酒的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42%,销售费用同比增幅仅11.72%,而其研发费用增幅却高达16.94%。据了解,今年汾酒深入践行“极致酿造”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驱动品质革命,在原粮选育、品质提升、酿造微生态研究、生物技术应用、智能装备研发、新产品开发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 厂商关系融洽,合同负债保持高水平
酒业调整期,最突出的一对矛盾就是厂商关系,汾酒的厂商关系堪称行业佳话。今年前三季度,汾酒经销省内增加22家、省外增加223家,汾酒经销商总数达到3444家,创下近年的新高。
厂商关系的另一个维度是合同负债,即经销商愿意向酒厂打款,汾酒目前的合同负债高达57.8亿元,与去年相差不大,比前些年都高。这说明在汾酒强大的产品力与品牌力感召下,经销商愿意与汾酒站在一起,共同开拓市场,服务消费者。
▶ ▷ 存货下降、货币资金增加,经营更稳健
前三季度,汾酒的存货同比下降了2.05%,存货站总资产的比重也大幅回落;货币资金增长44.42%,达到了113亿元,这都说明汾酒的经营更加稳定、健康,有对抗风险的战略储备。
汾酒的稳、进、韧
十四五的最后一份季报,中国白酒上市企业,大部分都交出了一份不太完美的答卷,相比之下山西汾酒的三季报却表现出稳、进、韧三种特质。

“稳”是因为汾酒抗住了调整期的压力,通过经营的组合拳,保持了稳中向好、稳步向前的发展态势,以自身企业的发展带动清香品类和清香产区的发展,实现了既定的发展目标。
“进”是因为汾酒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发展,进无止尽,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省外市场、汾酒主品牌、经销商数量都有明显的增加、进步。
“韧”是因为“中国酒魂”汾酒源远流长,在持续发展中形成了生产技术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品牌品类优势、全国化渠道优势,还在着眼长远、积极投身年轻化、国际化、低度化等热门消费赛道,具备深厚的发展“韧性”。
《哈佛商业评论》曾撰文指出,当大多数企业都在内卷、内耗的时候,有一些企业在向外寻,向内求,他们着眼于一种价值创造型、高质量的增长方式,他们拒绝内卷、拒绝内耗,寻求长期主义而不是机会主义,即便外部环境依旧困难重重,充满不确定。这类企业被称为“良币企业”,他们正在引领着大家一起突出重围,走向“良币时代”。在知酒君看来,山西汾酒就是中国酒业的“良币企业”,正在带领中国酒业走向“良币时代”。
欢迎文末讨论、点赞、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