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US
长江酒道

酒业迎来“电商税”时代,如何重塑线上线下战略新平衡?| 酒道评论

◇
线上线下税负拉平,竞争逻辑回归本质
◇
渠道关系重构,酒企、线上、线下共建良性生态
执笔 | 姜 姜
编辑 | 扬 灵
10月31日,《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轮集中报送已完成,全国已有超过6500家互联网平台参与了报送,此举标志着线上交易收入全面进入“阳光化”监管阶段,也预示着酒类电商市场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结构性洗牌。

线上线下税负拉平
竞争逻辑回归本质
《规定》构建了“平台报送+商家申报+系统比对”的三重监管机制:平台需按季度报送商家经营数据,商家则于次月自主申报,系统自动比对。商家申报税额若低于平台报送数据的70%,将自动触发税务预警。
具体来看,《规定》主要影响商家增值税负:对于个体工商户,季度销售额≤30万时免缴增值税,年销售额≤500万时享受1%优惠税率;年销售额>500万时需升级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公司)增值税率达13%,但可抵扣进项。这一设计在支持小微主体的同时,也推动中大规模经营者走向财税合规。

这一变革彻底改变了线上渠道的竞争基础。过去,部分商家通过刷单、拆分主体、利用税收优惠等方式获得不正当价格优势,导致线上线下税负严重失衡。有行业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互联网平台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税收没到位。线下受到线上的冲击,主要原因就在于税收的差距。”这种制度性的落差,使得线下实体在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
如今,随着税收套利空间的压缩,线上渠道依靠“低价倾销”争夺流量的模式难以为继。短期内,《规定》将对部分不规范纳税商家的利润率产生较明显影响。长期来看,合规化征税将促进电商行业从“价格战”转向品质、服务与品牌竞争。
未来的市场竞争,属于那些真正深耕品牌价值、构建稳固消费者关系的“长期主义者”。
渠道关系重构
酒企、线上、线下共建良性生态
随着《规定》落定,线上线下渠道关系正在重新定义。过去因低价而流向电商的消费需求,将部分回归线下体验优势明显的烟酒店渠道;线上平台则凭借其数字化能力,在用户触达、品牌传播、数据洞察等方面持续发挥价值。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白酒线上增长的驱动因素正从低价转向运营精细化和产品差异化。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将更加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产品的创新力、品牌的文化力、渠道的服务力、用户的运营力。

这一转变要求酒企重新思考渠道战略:对于线上渠道,应摒弃“价格战”思维,转向打造差异化的购物体验、专属产品体系和增值服务;对于线下渠道,需强化体验优势,通过场景化营销和专业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在全渠道融合方面,可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线下扫码线上复购等模式,实现双向赋能。
今年“双11”前后,茅台、五粮液、习酒、水井坊、国台、舍得、牛栏山等等知名酒企密集发布渠道声明,公布官方授权电商渠道白名单。《规定》的“被动合规”与酒企的“主动治理”形成有效合力,共同推动酒类电商生态迈向规范发展。
对原有酒类电商而言,合规化经营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前提。除此之外,供应链、产品结构与运营模式也应实现系统升级。如深化上游合作,争取更稳定的货源和更优的采购价格,弥补税负成本;产品结构转向官方授权产品和差异化定制产品;引入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产品溯源系统,增强消费者信任。

在运营管理层面,线上电商也需从“流量运营”转向“用户运营”,借鉴线下逻辑,建立会员管理体系,提升复购率与客单价,并通过内容营销、场景化销售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品牌认同。
总之,《规定》不是对线上渠道的限制,而是对整个酒业生态的优化。它促使企业从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价值创造,推动线上线下从零和博弈走向协同发展。
对诚信合法经营的线下渠道来说,《规定》落地也是重大利好,应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其固有优势。强化体验价值,通过专业品鉴区、文化展示空间等,将门店从交易场所升级为品牌体验中心;深化客户服务,提供定制化、专属化的贴心服务,增强客户黏性;拓展社群营销,利用地域优势,深耕本地圈层,开展小型品鉴会等精准营销活动。

近期,长江酒道最近注意到,传统酒商纷纷以多种形式入局即时零售,如四川百瑞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联手“勇哥卖酒”,重庆酒商李萍主动试水即时零售……为何传统酒商也开始关注即时零售?
传统经销体系的深度参与,正是酒业“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从概念走向成熟的关键标志与根本动力,零售4.0时代才真正来临。
正如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所指出的,经历过完整行业周期的传统经销商,在应对当前市场变化时更具优势。他认为,历经多轮周期洗礼,酒商们在经验、团队、管理与运营上已全面升级,其规范经营意识、诚信理念与合作心态也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经销商的‘春天’已经到来,行业应更加依赖这些浸润行业多年、拥有成熟经验的伙伴。”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