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US


图片


执笔 | 扬   灵

编辑 | 骆   言


在历史的评判中,宋徽宗赵佶的一生充满矛盾。政治上的昏聩与艺术上的超凡,在他身上奇异共存。而若寻一条贯穿其两极人生的线索,“酒”或许正是答案之一。


酒杯,既催生了他醉酒后酣畅狂放的《草书千字文》,也见证了他生日宴上极尽风雅的“九盏”礼仪。一方酒杯,映照出一位帝王的精神世界,也折射出一个王朝的文化盛景。



1


九盏御酒

一场礼乐交融的宫廷盛宴


农历十月初十是宋徽宗的寿辰,其后两日(十月十二),皇宫便会举行盛大的天宁节寿宴。


图片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这一日,宰执、亲王、宗室与百官皆入宫行“上寿”大礼。仪式伊始,乐声未起,集英殿山楼上的教坊乐师模仿百鸟争鸣,殿内外一时肃静,只闻空中和鸣,宛若鸾凤翔集。待百官谢坐完毕,宰执、禁从、亲王、宗室、观察使及以上官员,连同大辽、高丽、西夏的使节与副使,依次于殿上就座。


这场盛宴采用宋代皇帝寿宴的固定礼仪——“九盏制”,即依次敬献九杯御酒,既象征对皇帝的尊崇,也将庆典逐步推向高潮。每一盏酒都搭配不同的歌舞表演与美酒佳肴,程序井然,内容丰富。


第一盏,皇帝饮酒时有歌手唱和,宰臣饮酒时乐部奏乐,至百官饮酒则跳起“三台舞”。


第二盏大致如前,乐部改奏慢曲,台上仍为三台舞。


第三盏起开始呈上佐酒菜肴,如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等肉食。


第四盏以滑稽戏、杂剧与诗朗诵等娱乐节目为主。


第五盏在皇帝饮酒时独奏琵琶,大臣饮酒时击打方响,随后亦有朗诵与儿童舞队献艺。


第六盏上演“左右军筑球”,实为一场为皇帝助兴的竞技表演。


第七盏再上排炊羊、胡饼、炙金肠等硬菜,伴以舞蹈。


第八、九盏则以舒缓的歌舞收尾,同时端上各类面食,待宴席将尽,皇帝方起驾回宫。


值得一提的是,宴中所用酒器为“屈卮”,即带环形柄的酒杯。殿上皆用金屈卮,廊下则为银屈卮,碗碟亦皆饰以金银棱线,处处尽显皇家气度。


宋徽宗寿宴中的这套“九盏”仪轨,不仅呈现出一场视听与味觉的盛宴,也成为观察宋代酒文化繁荣与礼制严谨的一扇明窗。



2


醉墨淋漓

一杯酒如何成就狂草神品


在中国艺术史上,宋徽宗是最杰出的帝王之一,“瘦金体”书法和绘画技艺让后人看到这位皇帝对艺术的热衷,其中,狂草作品《草书千字文》堪称一绝,是其在醉酒状态所作。


公元1121年8月,经过近两年的征伐,宋军成功剿灭方腊起义军,宋徽宗龙颜大悦,下令大摆宴席为大臣将领庆功,酒酣之际,宋徽宗乘兴挥毫写下《草书千字文》。


图片


在一张长达11.72米的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笔墨在宋徽宗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字迹狂放不羁,如游龙戏凤、惊蛇入草,又似狂风疾云、激流飞瀑,笔势遒劲流畅,韵律一气呵成,令观者赏心悦目。


有人评价说,宋徽宗在醉酒状态下挥毫泼墨,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感悟完全融入作品中,使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这种情感的真实和艺术的纯粹是任何清醒状态下难以达到的境界。


图片


现如今,《草书千字文》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它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标志着狂草艺术的成熟和高峰,不仅在技法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更在章法、气韵等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