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浓香文酿团队

9月22日-28日,泸州老窖·国窖1573《酒歌》沉浸式文化剧宴在云南抚仙湖迎来收官之站。

“琉璃万顷”之誉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不光闪耀着古滇文明的瑰丽光影,更串联起千年以来中国通向世界的贸易脉络

▼点击观看视频了解更多

作为茶马古道南下东南亚的重要节点,以及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昔日抚仙湖畔马帮铃声悠扬,商队驮着茶叶、盐巴与铜器,从云南高原跋涉至中南半岛;而通过元江-红河水道,滇中物产更可直抵越南海防,汇入海上丝绸之路的浩瀚网络。《酒歌》的到来,唤醒了一种关于“出海”的共振。

图片

时值“浓香出海”110周年,在此之前2025版《酒歌》还走过了陶都宜兴、海滨城市烟台,以及十三朝古都洛阳

当剧幕落下,掌声散去,我们从剧中故事回到现实:昔“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漫长航行,早已蜕变成那句自信而豪迈的“让世界品味中国”

图片开演:山海之间,一场穿越百年的沉浸式叙事

下午四点,20多名演员们已经做好准备。即将上演的,是为纪念“浓香出海”110年而编排的《酒歌》音乐舞剧

开场之前,观众们已经通过大屏幕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当大幕向两侧缓缓移开,所有观众受邀一起“登船”,一去走到故事中,“亲历”它的发生。

图片

“上船”后,观众与演员共处一个为巨幕所包围的空间,恢宏的交响乐章如惊涛骇浪般席卷全场。

低沉的大提琴如远洋巨轮破浪前行,急促的小提琴仿佛海风猎猎、帆索铮鸣,铜管乐器则以辉煌的节奏推进,如同指引航向的号角。当观众T型舞台两侧落座,演员们不知何时已经回到舞台。极具力量感的舞蹈立刻抓住了大家的眼球——故事开始了

《酒歌》的故事,源于一段真实历史:1915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五代传承人温筱泉选送“温永盛三百年老窖大曲酒”远渡重洋,参加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一举夺金。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漫长的航行。

图片|“温永盛三百年老窖大曲酒

彼时,辛亥革命刚刚过去4年。中国社会正处于积贫积弱的年月,决心以实业振兴民族的温筱泉,返回故乡接手并改革家族企业。当得知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消息后,他很看重这个让中国传统民族工业品牌走向世界舞台的机会。

在温筱泉的嘱托下,温家世交之女华梦,带着这批精心挑选的大曲酒,在海上漂迫数月,终于让来自中国泸州的好酒飘香世界舞台。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生、上剧学院客座教授蔡东铧以此为题,采用多线叙事的结构,巧妙地将这段历史改编国内首部白酒主题行进式原创音乐舞剧。

图片

《酒歌》故事的跨越数十年,以倒叙形式回溯温筱泉从科举举人、革命志士到实业救国的跌宕人生。剧中融入辛亥革命、泸顺起义、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以酒为媒,串联起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的壮丽篇章“开拓出海”精神与泸州英雄儿女的事迹,共同交织成泸州老窖的“前传”。

沉浸式声光技术的运用,让观众仿佛穿梭于百年时光,深度沉浸于这场有关中国白酒的沧桑往事

铙钹铿锵、小锣清脆,密集的节奏如喜报飞传那是演员们以极富张力的舞蹈,演绎温筱泉中举的鲜活情景而当流金声线慵懒爵士节奏构建出摇曳生辉、醉意朦胧的都市情景,那必是温筱泉在京任职。

但细听十里洋场的繁华与梦幻中,似乎透着丝丝伤感。在中国积贫积弱的背景下,京任职并非温筱泉的志向,更不是他能余生的天地。他真正想做的,是回乡创业、实业救国。

于是,音乐一转,管弦丝丝入耳,节奏仿佛脚踏实地耕耘,实实在在,但透着喜悦和激情。

图片

等到鞭炮声起,锣鼓喧天,弦乐从急促到悠长,转而又壮阔、激昂,配上演员们饱含深情的演绎,观众就知道,华梦回来了,捧回了那枚金质奖章,正与亲友分享喜悦和荣耀:

华梦:这是中国白酒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公开亮相,从30多个国家、20余万件商品里,脱颖出,一举夺金!作为中国白酒的代表,首次亮相一鸣惊人,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酒歌》

而这仅是剧中的一小部分情节,现场观看的真实体验,非言语所能表达。《酒歌》于是被评价为:“突破了传统剧场边界,是历史真实性与艺术表现力的完美平衡。”舞台上的故事终将落幕,但那份感怀,仍在观众心中久久不散。

图片回溯:温筱泉与超越时代的实业理想

透过“温永盛三百年老窖大曲酒出海的故事,能看到时任作坊主温筱泉的视野与胸怀。这位泸州近代酿酒业的关键人物,曾为行业注入超越时代的活力。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温筱泉祖父温宣豫买下“舒聚源”作坊,更名“豫记温永盛”作坊,以酿酒为主,兼营酱园与小食品加工。因为精于货殖商道,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温永盛作坊所产泸州大曲酒远销长江中下游及华中、华北一带。

图片|蜀中名士万慎在《山憨山房杂著》赞曰:“筱泉少年倜傥,有远志,能为诗,古文辞,峣然而与古作者会。人亦磊落抗往,魁岸迈流俗,故历任都督皆赏异之,谓长于交际且有应变之才。”

清同治公元1870年出生的温筱泉,伴着家族酒坊长大但青年时期的温筱泉志不在此,他走的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入仕之路——苦读多年后,32岁那年,他考中举人,任泸州师范传习所长、云南迤西同知。

辛亥革命爆发,怀揣进步思想的温筱泉被推举为川南军政府副都督,后任蜀军政府川南总司令署枢密院院长,获孙中山嘉勉勋章。期间,目睹国家积贫积弱,又受张謇、章士钊等“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理念影响,他决心返回泸州兴办实业。

1914年归乡后,温筱泉对家族酒坊大刀阔斧改革:一方面深入研究酿造技术,将先进工艺提炼为科学操作规程,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采用现代营销策略,重点打造“三百年老窖大曲”品牌。这一切,不光为远赴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创造了条件,更为泸州酿酒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当然,温筱泉对泸州城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出酿酒业,其事业与胸怀深深嵌入近代泸州的社会变革与民生建设之中。

1912年,辛亥革命后新思潮涌动,温筱泉毅然加入同盟会,与陈铸、苏俊等泸州士绅共同推动教育革新。

他们创办泸州女学会女子师范学校,不仅招收女学生、推行新式课程,更传播男女平等、民族自强的进步观念。这一举措在当时的川南地区可谓风气先声,为无数女性走出闺门、接受现代教育、投身社会开辟了道路。革命烈士、春和荣作坊始主李华伯之妹李青林,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

图片|1912年,温筱泉正式加入同盟会,因深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国人缺乏文化知识,尤其是封建礼教束缚下妇女不识字,影响国民素质提高,遂大力推崇教育救国,与同盟会会员陈漱云创办川南女子师范传习所,并以此作为同盟会活动基地。

温氏家族的善举亦跨越世代。

温筱泉之子温曲先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泸县分会副会长,在战乱与灾荒频发的年代,多次组织前线救护队、筹建临时医院、发起赈粮赈款活动,救助灾民与伤员。

而温筱泉本人更在晚年出任中国红十字会泸县分会会长,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之时,仍积极协调物资、动员民间力量,参与泸州当地的防疫、救灾与社会救济工作,展现出实业家不忘乡土、回报社会的深厚责任感。

温家两代人以教育启民智、以慈善济危困,其行动与理想已融入泸州的城市记忆,也成为泸州老窖“天地同酿、人间共生”企业精神的历史先声。

透过温筱泉与“温永作坊一幅国时期泸州酿酒业的繁荣图景徐徐展开。

因长江、沱江交汇的水运优势,加之地域气候与土壤条件,泸州酿酒业古来发达,民国时大小酒坊达数十家,形成“巷巷有酒坊,户户闻酒香”的盛况。

图片

每一家酒坊,都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诗。

那些或温情、或悲壮、或洒脱的故事,也共同拼凑出民国泸州酿酒业的鲜活图景,为如今泸州老窖的文化传承埋下了深厚的根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酒坊虽规模有别、定位不同,却共享着泸州酿酒的核心技艺,让老窖池在不间断使用中成为产业瑰宝。当时拥有百年以上窖池的酒坊就有近十家,这些窖池中的微生物群落,成为酒体风味的“秘密武器”。

图片共振:110年后,跨越山海的“四重奏”

“《酒歌》不只是一场剧宴,更是一场文化的‘远征’

首站走进都宜兴,《酒歌》在紫砂的泥土气息中拉开帷幕。

宜兴不仅是“陶中明珠”紫砂壶的故乡,更是江南人文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明代以来,宜兴紫砂以其“素面素心、不施釉彩”的美学理念,成为文人雅士品茗论道的载体,与白酒文化中“厚重绵长、含蓄深沉”的东方哲学不谋而合。

图片|国窖1573与宜兴紫砂壶

来到烟台,塔灯明灭间,总能勾起那段因开放而巨变的时代记忆。我们得以回望历史,感受温筱泉与张裕创始人张弼士两位实业家、泸州与烟台两座城市的共振。

一东一西,一葡一白,张弼士与温筱泉身处不同地域、深耕不同品类,却同样秉持“实业救国”的信念,在殖民与经济侵略的夹缝中,为中国民族工业蹚出一条尊严之路。

张裕和泸州老窖,不仅留下了延续百年的企业,更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记——那是中国第一批现代实业家以匠心报国、以品质兴邦的共鸣。

图片|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东山、西山购地千亩,引种了120多个优质葡萄品种,创办我国第一个采用现代生产方式的大型酿酒公司

演出落幕后,泸州老窖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彪表示:自1915年太平洋首金至今,泸州老窖始终致力于让中国白酒成为世界读懂东方的桥梁。烟台与中国浓香的交融,既是对先辈开拓精神的致敬,也是对‘海纳百川’齐鲁文化的礼赞。”

正如泸州与烟台的历史共振,当《酒歌》的足迹踏过洛阳,它也在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再次找到了文化与时代的回响。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与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酒歌》注入独特的历史韵味与文化灵性。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曾是李白醉酒赋诗、武则天设酒宴群的豪迈之地。千年前,洛阳城内酒旗招展,胡商云集,西域美酒与中原佳酿在此交融,开启了中外酒文化对话的先声。如今,《酒歌》的舞台与应天门的灯光交相辉映,仿佛重现了盛唐时期“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开放气度。

图片|2025年9月5日至14日,泸州老窖·国窖1573《酒歌》沉浸式文化剧宴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成功举办。

而收官之站抚仙湖,则为这场远征注入了跨越千年时空的澄澈与深邃。

抚仙湖琉璃万顷、清波接天,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更是云贵高原上一片承载着悠久文明记忆的文化心湖。

其地处滇中,早在秦汉时期便是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上的重要枢纽。马帮铃声曾回荡在湖山之间,驮载着滇铜、蜀布与东南亚宝石的古道沿湖蜿蜒,串联起中原与西南、中华与南亚的早期物质与文化往来。

图片|抚仙湖地处中国西南,战略地位显赫。西汉时期汉武帝进军西南夷、唐与南诏交战、蒙古大军远征大理国、明朝移民屯边等历史事件都与这里有关。同时,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途径地区,抚仙湖湖区成为连接东南文明的纽带,滇越铁路开通后,华宁陶器流转至东南亚地区。

抗战烽火中,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跨越山河、千里西迁,于离湖不远的昆明城中茅檐授课、茶社论学,在警报硝烟里守护文明火种。这湖光山色,曾映照过古道上商贾往来、文明互鉴的悠悠往事,也见证过联大学人临危不苟、学术报国的铮铮风骨。它与《酒歌》所传递的文化韧性、通达精神遥相呼应。

在这里,酒与山河共醉,古今交汇相通,为这一场横跨时空的文化远征,落下了一个清澈浩瀚而意蕴悠长的终章。

图片

回看今年的《酒歌》足迹,这部沉浸式文化剧宴,不光将“浓香出海”的豪迈带到华东、华北、中原、西南更激发地域之间的神妙连结。

图片跨越:从“让世界看到中国”到“让世界品味中国”

昔日“温永盛”远渡重洋、开拓海外市场的壮举,不仅是《酒歌》的灵感源泉,更沉淀为泸州老窖不断走向世界的精神动力。

“当年泸州老窖的酒远渡旧金山耗时三个多月,艰辛不易,最终夺金,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110年沧海桑田,我们从作坊走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良现场分享道。

图片

如果说百年前的出海是“让世界看到中国”,那么今天泸州老窖的使命已升华为“让世界品味中国”。这份跨越世纪的初心,已经转化为更加系统深入的国际战略与实践:

在市场拓展上,泸州老窖已建立起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包括亚洲、北美、澳新、南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并在15个国家、71个国际机场免税店设立品牌专柜,逐步实现从代理模式到自主渠道建设的跨越,让中国白酒更直接、更顺畅地走入全球消费者的生活。

图片

在产品层面,泸州老窖坚守“活态双国宝”,凭借持续使用数百年的老窖池以及传统酿制技艺对品质的保障发力技术难度更高的低度赛道、倡导白酒冰饮、开发白酒鸡尾酒,在“圈粉”年轻消费者的同时,积极对接国际口感偏好以更轻松易饮的形式降低国际消费者的尝试壁垒。不仅如此,泸州老窖还与海外酒企合作推出橡木桶陈酿白酒,创造东西结合的酿造工艺美学

文化沟通上,泸州老窖坚持“以跨界实现破圈”。

2018年起,泸州老窖已连续七年与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合作,不仅打造“1573球场”、举办“冠军之夜”高端品鉴活动,还在中国40余座城市开展澳网业余挑战赛,借体育联通世界。

图片|泸州老窖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淼为2025澳网女单亚军萨巴伦卡颁发奖盘

泸州老窖还打造了展现国际视野的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以“诗酒互鉴”的方式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

大会设立了1573国际诗歌奖截至2024年,已有立陶宛诗人托马斯·温茨洛瓦、意大利诗人圭多·奥尔达尼、亚美尼亚诗人索娜·范、爱尔兰诗人艾利安·尼·朱利安奈、南非诗人蒙加内·沃利·塞罗特等8位国际诗人获奖。 

此外,泸州老窖还积极亮相“你好!中国”巴黎旅游推介、金砖国家峰会等国际场合,让白酒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

图片

《酒歌》本身,正是这种传承与创新的集中体现——它从窖池发源,却不止于美酒,更融合现代舞剧、非遗体验与城市文化,既延续了温筱泉时代“实业为体、文化为翼”的理念,也成为泸州老窖国际化传播的当代新形态。

这缕穿越山海的七百年浓香,终将流向世界的杯盏,满载着一个民族的温度与匠心,浸润不同肤色和语言,融入万千生活。

观点集萃

泸州老窖·国窖1573《酒歌》沉浸式文化剧宴本身,既是对历史的艺术再现,也是一种沉浸式、跨媒介的文化输出方式,体现出中国品牌正以更自信、更开放、更具创造力的姿态走向世界,让全球通过舌尖上的浓香,感知中国的历史深度与文化温度


泸州老窖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民族品牌,不仅延续了温筱泉等先辈的开拓精神,更通过产品创新、市场拓展、文化融合等多维方式,推动中国白酒成让世界品味中国的媒介

图片


- END -


来源于公众号-北纬28度的浓香,本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