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首开品牌合作先例,青花郎成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两大文学奖项白酒行业唯一战略合作品牌。与作家做朋友,与文学成知己,一直以来,青花郎致力于将诗意与美好、快乐与艺术酿进酒里,邀请百余位文学大家作家做客郎酒庄园,于青花郎的故事原点,曲水流觞、见郎酒之美。
今天,就让我们在作家张陵的《天宝峰记》中,感受郎酒庄园的山魂水魄之美,品味赤水河左岸孕育的极致美酒与品质坚守。
△天宝峰
天宝峰记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
赤水河流经二郎镇。左岸有座山。临河一面,伟岸陡峭,拔地而起,气势如虹,河是名河。历史上,二郎滩一带的酿酒业早已开始发展与兴旺,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郎酒在此地开辟为主要藏酒之地,使得这片山岭更加凸显了其社会人文角色和归宿。不过,山中一些去处,地名倒是起得不错,如“二斗崖”“天宝洞”“地宝洞”“仁和洞”“天宝峰”。从这座山一车车运出去的郎酒早已名扬天下。

可以拾级而上,一路欣赏风景。进入四月,风和日丽,草木葱郁。前阵子满山遍野的山花是看不见了,眼前都是一片嫩绿,生机勃勃,草丛中也还零星地开着花,点缀着绿色。也可以乘坐厂里的交通车,走盘山公路,直达主峰天宝峰。道路两旁,可以看见粗粗细细的管道。还有一些埋在地里,看不见,那是输酒的专用管道。每一个酒库,都被这样的管道连结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每天都有新酒源源不断输进去,每天也都有老酒源源不断输出来,送到全国市场。各种管道井然有序,各尽其职,构成这座山的一道奇特风景。

真正奇特的景观在天宝峰上。峰顶上一面坡,远看像是绿绿的草场,近看则是油麻藤缠绕的人工棚,密密匝匝的。但仔细看,人工棚下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是一口口褐黑色的陶坛,不用猜,里面装的一定是酒。整面坡,都是油麻藤覆盖着的人工棚,整面坡也就都摆着这样的陶坛,十分壮观。以前,这里纯粹是一个不对外的藏酒库,如今天,已开辟为一个供人参观的“十里香广场”。如果是接待猎奇的观光者的话,那么这个时候,讲解员通常会提供一个数据,天宝峰共有这样的陶坛上万个,每个装下的白酒有二千斤。光听这些数据,就让人心里暗暗称奇,不免会对这座山刮目相看——原来,整座山都是酒啊!一些爱酒之人也会不知不觉似乎闻到了轻风飘带过来的馋人的酱香。
天宝峰还有一个依山而建的庭院式建筑——地之阁,也算新奇,值得驻留。建筑风格看上去并不算传统,也不算现代后现代;或者说融进了传统,也融进了现代。而主题最后则凝聚在中国的十二生肖的具象上面。每一个厅堂代表一个生肖,立着一个写实的生肖的形象,摆着相应的文化产品,创意新奇,形态各异,十分可爱,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感受自己生肖的魅力。实际上,整个建筑最为抢眼的并非那些牛马龙蛇,不是十二生肖,而是阳光下一个个明镜一样的的水池。水池大小不一,都是四四方方,设计简明,看似随意,却能把人吸引过去。水很清,看得见水下浅浅地铺着一层小石子。风吹来,水微微晃动,闪着亮光,映着蓝天白云,颇有诗意。与其说是在赞美传统十二生肖,不如说是读解古代哲人的“上善若水”之说,礼赞自然之水。站在地之阁水边远眺群山,心胸也会跟着宽广。再看赤水河,尤如一条细线在崇山峻岭中蜿延。眼下是枯水期,大河变成了小溪流。雨季到来,赤水河就会变成一条真正的大河,浩荡奔腾,势不可挡。千百年来,赤水河养育着两岸人民,书写着人民自己的历史,创造着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也终于有一天,奇迹般地孕育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美酒佳酿。水是酒之魂,必须敬畏如神。郎酒靠着赤水河的水,酿出那么好的酱香酒。赤水河是郎酒之魂,也应该是郎酒人心中的崇拜和信仰。

△赤水河
继续行走,很快就能得知,在峰顶缸里存着的酒,还不算好酒。从酿酒车间输过来的酒,只在这里藏一年,就得换地方继续贮藏。真正能称得上“好”的酒,还在山沟里藏着呢。确实,整条弯弯曲曲的山沟里,布局着好多巨大的贮酒罐,圆型的,白色的,一直顺着山沟排过去,看样子得有上百座。印象里,酿酒是传统工艺,酒厂再大也是个“作坊”,真没想到,有如此现代企业的格局 每座大罐上面都标有红色阿拉伯数字,分别为“500”“1000”“5000”字样。这是在告诉你,每座大酒罐里,装着酒吨数。这样算下来,每个贮酒罐都是一个聚宝盆,价值十分惊人。倒不是刻意炫富,而是一道重要藏酒程序。郎酒必须经过这样规模的大罐的贮藏,才能提高品质,达到好酒的标准。不是所有的酒厂都用得起如此现代化的大罐,也不是所有的酒厂都拥有这么多大罐。赤水河被称之为美酒河,沿线酒厂酒坊林立,历史上酒坊的高潮时期,能达数百家之多。新中国时期开始改造传统的酒作坊,引导向现代意义上的酿酒企业转型,小作坊淘汰了一大批,生存下来的都整合成规模不等的大小酒厂。直到现在,数量还不少,也能过百家。不过,真正有实力的,并不多,象郎酒这样能拥有一座藏酒山和那么多现代贮酒罐的百年老厂,则更少。一条河看过来,也没有几家,能闯出民族品牌的,少之又少。赤水河左岸,郎酒是唯一的一个“极致好酒”的民族品牌。

△郎酒庄园天宝洞
好酒靠时间打磨,收藏是唯一请到时间的秘诀,当所有的技术程序都实现后,剩下的一切就可以交给时间。最好的郎酒就藏在“天宝洞”“地宝洞”“仁和洞”里面。这三个由天然溶洞改造兴建的藏酒库,可谓郎酒的风水宝地。“地宝洞”可供人参观。刚到洞口,就能闻到一股醉人的芬芳,吸引着人向洞的深处走去。灯光昏暗,几步远的地方就看不清楚,很难判定洞有多深。只见得陶坛往深处排开去,一直排到无法看到的幽深之处,想必那里的陶坛会更多,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据说,“天宝洞”容量更大,如迷宫一般,收藏规模相当惊人。车间酿出来的酒,几经多处收藏,一旦达到相当的级别,便被转进洞内存放,就意味着这一放就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在黑暗的时间的隧道里,汲日月之精华,承山河之根脉,接人间之地气,静静地经受着岁月的包浆,心平气和地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天。进洞已是好酒,出洞是超好酒,人间最好的极致美酒。它们仿佛就像一群超凡脱俗的修行者,断绝尘缘,顿悟修炼。终有一天,酒不光是酒,还是一种醇厚的文化,还是一种精神和信仰。

天宝峰还有许多去处,都在讲述郎酒的故事,展示郎酒的企业文化。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最后都会落脚在山下的“郎酒庄园”。园区依山傍水,看上去更像一个休闲度假村。道路四通八达,电瓶车来回穿梭;隐藏在林中的建筑古色古香,仔细看,还颇有当地民居的纯朴的风格。稍远山边的一些设施,还没有完全竣工。还有一些地方,才刚刚破土动工。看样子,园区还在快速扩建。
正值一年一度的“三品节”(三品,即品质、品牌、品味)举办,整个园区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听研讨会上一些专家的讲解,方知这“郎酒庄园”并不是酿酒人盯上了的房地产,也不是有意投资文旅项目,而是要体现出郎酒人顺应时代的一个创新思路。新的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挑战着郎酒传统的营销方式。也就是说,以往那种不断扩大营销团队,不断加大媒体广告投放的传统基本营销模式,正在逐渐让位给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创新方式。发展庄园营销,探索一条属于中国白酒的高质量营销的模式。于是“郎酒庄园”应运而生。

△郎酒庄园
庄园经营系统很复杂,一时半会儿很难说清楚,做起来可能更难。不过,明眼人就能读出郎酒决策层得风气之先的深意,也读出站到时代制高点,提出先进思想的大气魄,大格局,大手笔。营销的改革只是冰山的一角,反映出企业发展正在朝着“酿极致好酒”的方向改革推进。营销方式的创新,折射出的是发展方式的创新;也可以说,发展方式的创新,引领着营销方式的创新。“郎酒庄园”背后支撑的,是企业更专注做实体,更专注高科技的研发,更专注振兴地方经济。把实体做大做强,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做“大家的郎酒”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如此看来,“郎酒庄园”不光象征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意味着给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带来点实实在在的好处,担当起赤水河畔乡村振兴的企业责任。赤水河谷,不光能产好酒,也能出好思想。当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四渡赤水,突破艰险,战胜强敌,创新了现代战争的思想。今天,赤水河边已经成长起传承了红色血脉,勇于探索的新时代思想者。

△郎酒庄园山谷光影秀
夜。坐在酒店楼层宽敞的平台上,一边品尝好酒,一边看着对岸是一个惬意的选择。此时,背后的天宝峰突然间亮了,河谷也被照亮了。山上早就镶满了小灯泡,白天看不出来。到了晚上,小灯泡仿佛变成一颗颗星星,连成一片。灯光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绿,一会儿又变成黄,如梦如幻,令人赏心悦目,油然产生诗情画意。灯光秀如今不算稀罕,不过那耸立在“二斗崖”上的青花色的巨大的“郎”字,在茫茫夜色中格外醒目,则是难得一见。也许,还可以把这“郎”字称之为天宝峰的另一个称呼。叫天宝峰,亦可叫郎山。其实说到底有名无名,叫什么名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好酒,好山。
神采飞扬中国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