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ia

 

漫长的农业社会,滋养了华夏文明,“家”成为人们心中共同的心灵港湾。

 

人们常说,家是心之所系,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最美的还是家乡。临近春节,仰韶酒业推出《老家的来信》系列短片,以一封家书相寄,传递品牌温情。

 

中国人的乡土情怀,深埋在一群人的集体记忆中,拥有穿梭时光的力量,能够经过几千年文化传承,在新的载体上熠熠生辉。汲七千年仰韶文化,仰韶酒业为中原文化谱写“寻根”的故事新篇,成就了又一场温暖冬日的营销事件。

 

打开一封《老家的来信》

讲述中原故事

 

“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食客靡至的炊烟摊集市,都是我念念不能忘的独家记忆。”12月20日,仰韶酒业将开封作为首站,拉开了“老家的来信”系列视频的序幕。

 

随后,从洛阳,到郑州,到南阳、许昌、信阳……仰韶酒业在一周时间内,走过了六座载满中原文化色彩的城市,深入探索历史遗迹中的文物价值,触摸乡土中携带的祖先生活起居的蛛丝马迹。系列视频中,将仰韶·彩陶坊产品置于当地人的餐桌上,与当地特色的传统美食互相搭配,共同构成河南人的特殊记忆。

 

 

一碗胡辣汤,几块油馍头,一杯仰韶酒,热气氤氲……在一封封家书中,仰韶酒业将“老家”的风光进行视觉、味觉、听觉的形式全面输出,展现老家的味道、老家的美景、老家的文化,呼吁在外游子早日归家,见见老家的“人”。

 

乡土观念,是中国人民经过几千年文化传承所具备的民族特性,“归乡”情怀,让《老家的来信》赚足了游子的眼泪,而从历史文化中对中原文化的深度挖掘,成为仰韶酒业品牌历史与品牌温度的又一次体现。

 

 

事实上,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广泛共鸣,《老家的来信》系列短片正是仰韶酒业多年面向C端持续耕耘的缩影。稳坐豫酒龙头,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共同选择,仰韶酒业不仅坐拥深厚的文化基因和高质量内核的“内生力量”,更具备市场的推广和培育能力。

 

多年来,立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仰韶酒业打造了一系列对话消费者的活动。今年以来,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栏目,深入挖掘仰韶文化内涵,讲述仰韶文化故事;另外,还持续推进解读仰韶文化与彩陶坊品类的线上直播,传播仰韶陶融香型的独特魅力。在巩固品牌辨识度的同时,也让仰韶酒业有个性、有温度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此次推出《老家的来信》系列短片,仰韶酒业再次将镜头定格于中原文化的风土人情,将遍及河南十八地市的星火遗迹连接起来,与消费者完成一次情感对话。赋予仰韶品牌“中原记忆”这个更加鲜明的地域标记,也成为仰韶文化在新时代的全新表达。

 

跟着仰韶看中原

这是场“寻根”之旅

 

去年9月,在一批距今七千至五千年的彩陶器皿“小口尖底瓶”的残留物上,粮食酒的发酵技艺有了最早的可溯源头。随着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考古发掘不断产出新的发现,仰韶文化这个巨大的文化系统对现代的影响脉络逐渐清晰可见。

 

与仰韶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仰韶酒业深耕仰韶文化,建立起了依托于仰韶文化的营销体系,通过推出仰韶彩陶坊“天时”“地利”“人和”系列产品,仰韶酒业扛旗文化白酒阵营。并将“文化仰韶”放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将讲好新时代仰韶故事作为己任。

 

 

能够成为仰韶文化的重要传承者,源自于仰韶酒业多年来对豫酒品牌文化自信的不断坚持。十多年前,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提出要构建仰韶的“中原性格”,成为代表豫酒性格的品牌,让仰韶文化活跃在更多消费者的视野中。

 

扎根生长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仰韶酒业早已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从酒体的工艺上,仰韶酒业特立独行,成为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仰韶酒业独创了“陶屋制曲、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陶坛储存”四陶工艺,中华陶融香在2016年被正式确立为中国白酒第十三种香型,成为仰韶酒业新时代对传统酒曲的薪火相传。

 

 

在豫酒的发展历史上,仰韶酒业成为重要的带头和推动力量。对仰韶文化的传扬和创新贯穿多年,站位高远,在本土市场形成了“豫人喝豫酒”的消费氛围,在2021年成为豫酒品牌中第一个突破30亿元的企业,为“豫酒振兴”的期望打下夯实基础。

 

如果说仰韶文化的发掘点亮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那么仰韶酒业携带这缕曙光照进消费者的生活中,成为灿烂远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老家的来信》,强化“仰韶文化,中原味道”,在消费者心中印刻下难忘的品牌回忆,点亮“豫酒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