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老窖学》:国内首部白酒学科专著出版

    读懂窖老酒好密码    揭示产业价值核心  



编者按

这部学术著作凝聚了中国当代白酒界的集体智慧与心血,由泸州老窖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与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李后强联合主编,汇集了众多白酒行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为首部系统性、研究性的白酒学科专著,《老窖学》的出版不仅是对泸州老窖700年浓香白酒传统酿制技艺的致敬,更是中国白酒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白酒产业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突破。


《老窖学》的诞生标志着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对全球蒸馏酒文化的一份贡献。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场探索之旅,引领我们走进老窖的世界,探索其背后的前沿科学原理与时空文化价值。



第六章

中国白酒窖池考

中国白酒利用窖池发酵历史悠久。关于“窖”的含义,《说文解字》注:地藏也;指用于藏纳谷物粮食的地穴,从穴,告声;《礼记 · 月令》注:“椭曰窦,方曰窖。”因此“窖”字本义是方形地窖。GB/T 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中,规定了发酵容器包括窖池、发酵缸(罐)、发酵槽三种形式,其中窖池定义为固态法发酵容器之一,形状多呈长方体。采用窖池发酵的白酒,根据香型划分,主要有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凤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董香型白酒、馥郁香型白酒等。








第一节   窖池的分类与分布




一、蒸馏酒窖池的分类



学界关于我国蒸馏酒起源的时间存在争议,主要有起源于东汉、唐、宋和元等观点。其中,东汉说的主要依据来自葛洪的《抱朴子 · 内篇》和《后汉书 · 神仙传》;唐、宋说的主要依据是一些典籍,如南宋人吴悮所著的《丹房须知》中有一幅相对完善的蒸馏器图样;而元代说的主要依据则是《本草纲目》中的相关记载,李时珍在书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从考古发掘情况看,蒸馏酒遗址及出土的相关蒸馏设施,其年代可追溯至金元时期。


(一)

窖池的建筑材料




根据建筑材料不同,窖池可分为泥窖、条石窖、砖窖、水泥窖等,其中泥窖主要用于浓香型白酒等的固态发酵,比如泸州老窖(四川)、五粮液(四川)、洋河(江苏)等。条石窖主要用于酱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等的发酵,比如贵州茅台(贵州)、四特酒(江西)、天佑德青稞酒(青海)等。砖窖以红砖、瓷砖等作为建窖材料,主要用于清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等的发酵,比如红星二锅头(北京)、景芝(山东)、扳倒井(山东)等。


水泥窖主要用于兼香型白酒、小曲酒等的发酵,比如白云边(湖北)、四川一些清香型小曲酒等。白酒窖池建造所用往往不止一种建筑材料,而是由两种甚至多种材料共同建造。


比如,贵州茅台等酱香型白酒窖池为“石壁泥底”,窖池四壁为条石砌成,窖底则采用紫红泥;江西四特酒等特香型白酒窖池,以红赭条石为窖壁、钢筋混凝土为基底和压顶,底部铺垫窖泥。一些清香型白酒采用的发酵容器称为“地缸”,是用陶土烧制或金属材料制成。


(二)

不同香型白酒发酵方式




和发酵容器对比


虽然酱香型白酒等都采用固态发酵,但从各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分析可知,窖池在浓香型白酒等少数几种白酒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图片

图片

▲12种香型白酒发酵方式、发酵容器及代表性白酒


           


二、白酒窖池的分布



(一)

总体概况




四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雨热同季,非常适宜酿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四川省是我国白酒窖池分布第一大省,知名白酒企业众多,既有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的“六朵金花”。


(二)

主要特征




当前我国窖池分布主要呈现“浓香为最”“南多北少”“与河相邻”三大特征。



1.浓香型白酒窖池分布最广


浓香型白酒窖池在全国范围内分布最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浓香型白酒香气味道更具普适性。浓香型白酒又名“泸香型白酒”,因其浓郁香气、醇甜口感等备受消费者青睐。浓香型白酒在全国的流行范围最广,市场占有率也最高,这也促使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在市场的倒逼下更加普及。


二是“泸州老窖查定总结”影响深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轻工业部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白酒试点工程,包括“1957年泸州老窖查定总结”“1964—1966年泸州老窖试点”“1964—1965年汾酒试点”“1964—1966年茅台试点”等。其中“泸州老窖试点”对白酒“新老操作法”和“技艺传承”给予了充分总结和肯定,对于浓香型白酒工艺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有着重要作用。


三是受“马太效应”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前粮食等物资相对短缺,清香型白酒因生产周期短、粮耗低等优势获得大力推广。



2.窖池数量“南多北少”


一是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小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更加适宜于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这是产生四川、贵州等诸多白酒顶级产区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是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更有利于白酒酿造工艺的充分实施。因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南方地区降水丰沛,水系发达,能够更好地满足白酒酿造需求。以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为例,其蒸煮、打量水、加浆降度等环节都需要酿造用水,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白酒酿造工艺的充分实施。


此外,南方地区在秋冬季节气温相对北方更高,酿酒操作上体感温度更加舒适,也更有利于酿酒操作,适宜酿酒操作期也更长。



3.窖池分布“与河相邻”


窖池分布产生这种“与河相邻”的发展格局,主要原因为水是酿酒的重要原料和白酒的主要成分,因此白酒行业有“水是酒之血”的说法。


水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白酒酒质,从一般规律看,河流水系发达的地方,水质也往往更好,所酿之酒也必然更佳。


另一方面,城市也大多建在临江临河的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白酒的主要消费地。


此外,临近河流的区域水运便捷,水路运输时酒品损耗小,更加方便经济。








第二节    窖池的大小与维度






一、蕴含传统文化观思想



方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符号,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绝大多数都采用长方形,白酒窖池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建筑范畴,白酒窖池采用长方形至少蕴含着三重内涵。


(一)

“天人合一”的共生观




所谓“天人合一”,即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和谐共生。酒环境既是古代先民的酿造操作场所,也是微生物的发酵场所。


(二)

“大道至简”的中庸观




中国自古崇尚“中庸之道”,“中庸”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正所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在建筑上的体现为方正对称、不偏不倚,有中和之美,而长方形窖池恰恰契合了“中和之美”。


(三)

“天圆地方”的空间观




方形代表着安静、稳定、安宁、稳固等,而窖池发酵则是一个“动”的过程,两者共同象征着“动静互补”。此外白酒蒸馏器是圆形,与方形窖池相互辉映,共同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



二、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



除文化内涵外,窖池选择长方形也符合现代经济学理论,具有经济、便捷、高效等优势。


(一)

区域空间利用最大化




古代窖池建于房屋等建筑内,而古代房屋等建筑普遍采用长方形,则窖池采用长方形就具备了一个先天优势。


(二)

酿造场所操作便捷化




当采用圆形、“8”字形等形状窖池时,酿造场所中道路为环线、曲线等。当采用长方形窖池时,酿造场所中的道路为直线,这相比于环线、曲线等更加有利于酿酒工进行酿酒操作,安全性也更高,酒糟等物料转运更加便捷。


(三)

窖池微生物发酵高效化




假如采用圆形,窖池就是一个圆柱体,若圆柱体窖池和长方体窖池的体积一样,则长方体窖池(即长方形窖池)的表面积更大,这样糟醅接触的窖泥面积更广,窖池发酵时更加有利于微生物接种,微生物发酵更加高效。



三、窖池尺度及设计原则



浓香型白酒靠近窖池底部的酒醅产出的酒优于中层酒醅,中层酒醅产出的酒又优于上层酒醅。靠近窖池壁的酒醅产出的酒优于同层中间部位的酒醅。由此表明,酒醅离窖泥越近,获得微生物的作用越充分,发酵效果越好,产出的白酒品质越高。


图片

三大香型白酒发酵容器


(一)

比表面积最大




白酒窖池的长度用x表示,宽度用y表示,深度用z表示,则窖池体积V可以由下式计算:


V=xyz窖池表面积S的计算公式为:S=xy+2yz+2xz


比表面积A可以表示为:A=S/V


根据计算可知,当窖池的长与宽相等,而高为长或宽的一半时,窖池的比表面积最小,即酒醅与窖泥的接触面积最小,因此窖池设计应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比例。


(二)

窖池深浅适度




窖池不宜过浅,过浅导致窖池体积小,影响单位空间酒醅的发酵量,影响规模生产;窖池也不宜过深,过深生产操作不方便。


从微生物作用看,参与白酒窖池发酵的既有好氧微生物,也有厌氧微生物。好氧微生物一般在距离窖池口近的地方易发生作用,厌氧微生物在底部更容易发生作用。因此,从微生物生长角度看,窖池也不宜过浅或过深。


(三)

窖池长宽比例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李国红和李国林(1996)认为,白酒窖池的长宽比保持在(1.6~2.0)∶1较为适宜,一般为长度3.5~4.0米、宽度1.5~2.0米、深度1.7~1.8米为最佳。


泸州老窖在明清36家酿酒作坊基础上公私合营而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酿酒作坊的窖池建造标准大小不一,如在一些酿酒车间内,有的大窖池由两个小窖池组成,整体对称,紧紧相依,而两个小窖池之间又有细微差别:一个稍大一些,一个稍小一些,合称“鸳鸯窖”;也有的窖池由三口小窖池组成一户,被称为“合家欢窖”,其窖池的整体长宽比则都保持在适宜的比例范围。


图片

泸州老窖窖池横剖面图




四、最优尺寸与费马大定理



白酒窖池的几何尺寸长x、宽y、高z(或对角线)满足下列方程时,窖池利用率最优,发酵效果最佳。yn+zn=xn费马大定理也称费马猜想、费马最后的定理。


当整数n>2时,没有整数解,x,y,z都只能是分数、小数。当n为2时即为勾股定理(或者商高公式、毕达哥拉斯定理),比如y勾3、z股4、x弦5。一般勾股定理:在平面上的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即a2 +b2 =c2。


勾股定律适用于平面,相对简单。当n≥3的时,费马方程即为立体空间问题或者更高维度的问题。维度越高,表明窖池微生物越丰富,具有自主效应、自组织临界性SOC特征,可用于突变理论、拓扑学研究。








第三节  老窖池的集群地域



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活态酿酒窖池群



泸州拥有1619口连续使用的百年以上老窖池,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建造生产时间最长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活态老窖池群,堪称“世界酿酒奇迹”。这些老窖池群大多建于明代和清代中前期,最早的建于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到目前已超过450年。


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组原组长罗哲文说:“泸州老窖窖池虽不如庞大的古建筑群,没有繁复的精雕细刻,没有奇巧的工程技术,但它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继承了几千年来酿酒工艺的悠久历史和奇妙的酿制技术,涵盖了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三大价值的内容,它反复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因而它又有高出文物的独有的经济价值,是公认的‘活文物’”。



二、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1573国宝窖池群”被国务院评定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把一群古老的酿酒发酵池推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宝座,标志着国家对白酒老窖池价值的认可,是白酒行业的大事,开辟了白酒老窖池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先河。


图片

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白酒窖池


泸州老窖的16处老作坊、1619口百年以上老窖池、3大天然藏酒洞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统计,白酒行业中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还在持续不间断使用的百年以上老窖池,其中90%以上在泸州老窖。2006年、2012年、2019年及2025年,1573国宝窖池群连续四次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图片

图片

泸州老窖16处明清酿酒作坊



三、最早的白酒酿造区域之一



城以酒兴,酒以城名,酒城共生。泸州,酿酒历史悠久,历来都是白酒生产聚集地。早在先秦时期,泸州酿造的“巴乡清”就是上贡周王室的贡品。


据《诗经 · 大雅 · 韩奕》记载:“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在《水经注 · 江水》中也有记载:“江水又迳鱼腹县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泸州市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只陶制角杯,经考证系2000年前秦汉之际,专供宴饮宾客之用。古籍《华阳国志》记载:“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足见,在秦汉时,酒在泸州人日常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两宋时期,泸州开始出现蒸馏酒(称为“大酒”),并呈规模化生产,是中国最早的酒业集群。


元清时期,泸州白酒酿酒规模有所减小,但在全国仍是重要酿酒地区。1916年除夕,时届岁末思亲之际,因军务在身驻扎泸州的朱德遂赋诗抒怀:“护国军兴事变迁,烽烟交警振阗阗。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在这里,朱德第一次明确将泸州喻为“酒城”嵌入诗中,此后泸州“酒城”之名便传播开来。其实,泸州酒城之说,明清之前早已有之,而朱德将“酒城”之名正式落于书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泸州酒业快速发展,2019年,在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正式向泸州授牌“中国酒城 · 泸州”。


(一)

考古证据




1999年3~4月,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营头沟车间进行基建时发现唐宋古瓷窑址,出土了大批陶瓷器具,酒具占比较大并且成套,有罐、瓶、执壶、提梁壶、碗、杯等。长曲流执壶与花口方流注碗配套使用,为温酒器;小杯为饮酒器;有嘴提梁壶为注酒器。这些文物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晚期,最晚的至元代初年,其中五代、北宋时期的文物数量相对较多。


2020年7月8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国窖酿酒基地生产配套用房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发现3座宋代石室墓。发掘简报中描述了这样一块石刻——“左侧龛男侍头部被凿毁,腰束宽带。双手捧注子、注碗、托盘,左手抱葵花口注碗和托盘,右手持注子的柄……”宋墓石刻上的持执壶侍者,即抱酒壶的仆人,证明在宋代时期执壶已经是常见的酒器类型,表明泸州宋代酒文化繁荣程度较高,民间饮酒已是一种风尚,喝酒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

史料记载



宋人编成的《文献通考》记载,公元1077年以前,宋朝每年征收商税税额在十万贯以上的郡、州,全国仅有27个,泸州就是其中之一。


《宋会要辑稿 · 食货》记载,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泸州酒课数额为6432贯。泸州只辖三个县,一年酒课数额竟超过6000贯。《四川通史》记载,宋朝时期泸州所在的梓州路的酒产量占四川产酒量的近30%,泸州的酒税收入又占四川酒课税的近30%。酒税的征收数额侧面反映了泸州酒业的兴盛。



四、泸州白酒酿造的历史演进


明万历元年,即公元1573年,国窖始祖舒承宗在泸州南城营沟头建造了现为“国宝”的窖池,采用“泥窖生香、续糟配料”的独门工艺酿造大曲酒。建成后的酿酒作坊,舒承宗为其取名为“舒聚源”。到了清朝,这一产业开始逐步扩大规模,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图片

图片

各时期泸州酿酒的历史记载



(一)

清至民国:以家庭作坊为单位




《泸县志》卷第三《食货志 · 酒》记载:“清末白烧糟户六百余家,出品运销永宁及黔边各地。民国以来,减至三百余家矣。大曲糟户十余家,窖老者尤清洌,以温永盛、天成生为有名,运销川东北一带及省外。”这清楚记载了清末时期,泸州已经有六百余家生产白酒的糟户,而且白酒已远销永宁及贵州边境;民国以来,虽有一定数量减少,但产品也远销川东北及省外。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坊和合营并存




1955年,泸州的36家酿酒作坊公私合营,成立泸州市私营曲酒酿造厂,与四川省专卖公司第一国营酿酒厂合并组建“公私合营泸州市曲酒厂”,即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图片1955年,泸州老窖36家参与公私合营的酿酒作坊分布


(三)

改革开放: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泸州白酒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10月,在第15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中国第一个“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授牌仪式在四川泸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授予泸州全国首个“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称号。



1.规模优势更加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两瓶酒中就有一瓶酿自四川,而每三瓶酒中就有一瓶酿自泸州。从企业数量来看,2021年,泸州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20余家,占四川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比例达42.2%。



2.龙头企业持续扩张


泸州老窖是泸州酒业的龙头企业,改革开放以来规模迅速扩张,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1994年3月,泸州老窖酒厂独家发起并改组成立股份制企业,成为四川省酿酒行业中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同年5月9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圳正式挂牌上市。2023年,泸州老窖实现营业收入302.33亿元,同比增长20.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46亿元,同比增长27.79%,两项指标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2001年,泸州老窖深挖“浓香鼻祖”的历史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品质资源优势,瞄准和满足消费者对白酒产品日益提升的品质和文化需求,推出高端白酒国窖1573。


2015年,泸州老窖开始实行大单品战略,聚焦国窖1573、特曲、百年泸州老窖窖龄酒、头曲和二曲五大战略单品。2017年,泸州老窖 · 国窖1573携手世界级音乐大师谭盾,在纽约开启泸州老窖 · 国窖1573“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文化之旅,同年开始举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一大文化盛事,也成为中国酒城泸州的又一文化名片。2018年7月,第十届金砖国家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泸州老窖 · 国窖1573作为“2018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中国之夜’指定用酒”宴请世界宾客,以承载中华文化精粹的浓香佳酿,期许金砖合作造福各国百姓,惠及世界人民。2018年10月,泸州老窖与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签约,成为澳网全球唯一白酒领域中国合作伙伴,国窖1573成为澳网唯一指定白酒。2019年5月,泸州老窖“明江白酒”荣获2019年旧金山国际蒸馏酒比赛(SFWSC)金奖。2019年12月,泸州老窖成功入选被称为“中国品牌界的奥斯卡”的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强。2021年,泸州老窖1952全球首发,以时代经典浓香,致敬名酒开创者。2024年,泸州老窖被认定为“中国浓香型白酒起源地”,向世界各地前来探寻浓香起源的人们,传递中国白酒的历史温度。



 3.窖池园区化、集约化


2006年,泸州开始筹建酒业集中发展区,总规划面积1万亩,是中国最大的酒业集中发展区。2015年,成立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是全国首个以白酒制造为主导的专业化、集约化的全产业链园区,第一个以白酒产业为主题的示范园区。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涵盖原粮种植、白酒酿造、包装印务、检验检测、仓储物流、技术研发、金融会展、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企业,集聚了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白酒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四川)等国家级功能平台,并拥有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性会址,是“川酒”重要的产能和质量保障基地。


往期推荐

《老窖学》系列之一 :千年酿造“暗知识”,产业价值“新算法”——国内首部系统研究中国白酒“老窖学”学科体系的学术专著出版

《老窖学》系列之二 ——《老窖学》:首次科学揭秘白酒酿造的深微奥秘

《老窖学》系列之三 ——第一章:什么是“老窖学”

老窖学》系列之四 ——“老窖学”的数量思想

《老窖学》系列之五 ——特殊山水构成老窖环境

《老窖学》系列之六——优质白酒的发酵机制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城阅乡

编辑 | 肖桂兰   责编 | 赵明利 肖桂兰

泸州老窖企业文化中心出品
抖音号:LZLJGF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