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现在的白酒消费市场流传这样一句话:“得青年者得天下”。因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4~35岁青年人口占比为28.35%,规模将近4亿人。如果按照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的标准估算,这一群体能够带动11.29万亿元的消费量。


中国白酒年轻化是一场从产品、营销到文化的系统性变革。


企业需摒弃“以老卖老”思维,通过技术创新、场景重构和价值观共鸣,将白酒从“父辈符号”转化为“社交货币”。


01

白酒与青年的“代际鸿沟”

是从产品到文化的脱节


青年人为什么不爱喝白酒?


口感与饮用习惯的冲突 、品牌形象老化与场景错位、营销话语体系断层、价格与价值感知失衡,这是当下白酒与青年脱节最显著的四大“代际鸿沟”。



首先,传统白酒的浓烈口感与青年人偏好的“清爽”“甜感”形成鲜明对比。调查显示,仅9%的年轻人常喝白酒,而葡萄酒、威士忌等低度酒占比超60%。 


其次,白酒长期与商务宴请、长辈社交绑定,缺乏年轻化场景。例如,茅台早期依赖“国宴”形象,难以触达日常消费场景,直至推出冰淇淋、咖啡等跨界产品才打破僵局。  


再次,传统白酒广告强调“历史传承”“高端稀缺”,而青年人更关注“社交货币”“个性化表达”。江小白通过文案瓶身、短视频营销成功抢占年轻市场,印证了内容创新的重要性。


此外, 高端白酒(如飞天茅台)被视为投资品,与青年人“悦己消费”需求脱节。部分品牌尝试推出小瓶装、限量联名款(如五粮液文创雪糕),但复购率仍待提升。  


造成这些“代际鸿沟”的背后,一是在于青年消费新趋势是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二是酒企没有把握住青年消费白酒的新特征是颠覆传统的“微醺经济”。


先谈,青年消费新趋势问题。


青年群体是提振消费的“主力军”。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在全部消费者中,青年的群体规模大,消费能力强,消费倾向高,消费意愿最强烈,消费品种也最丰富。


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升青年群体的白酒消费能力,让青年群体对中国白酒“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是中国白酒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途径。


当今的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价值支付溢价。在青年消费者心目中,“心价比”“情价比”常常超越“性价比”,“悦己”成为很多青年人的核心消费动机。


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已经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重要理由,占比超过40%。“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该省省该花花”等理念,现在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消费原则。年轻人还能够带动更多中老年人尝试并习惯新型消费,产生消费的“乘数效应”。


图片


青年群体消费的社交属性正在不断强化,他们的购买行为常与社交行为深度绑定。


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消费生态系统,互联网平台通过算法精准推送和社交传播效应,使得青年群体的消费决策常常依赖于大数据分析和社交网络的反馈。


这种“网络外部性”能够在青年群体中迅速形成消费共识,引发消费热潮,产生“网红爆款”。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信息透明化和消费选择的多样化,消费者可以轻松获取产品的真实信息,从而做出更理性的消费决策。


青年人喜欢表达、乐于分享,也希望被倾听,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更容易受到分享带来的刺激和影响,从而增加购物的冲动,购物之后往往还会进行分享,最终形成“分享—购买—分享—再购买”的模式。


再谈,青年消费白酒新特征问题。


年轻消费者对白酒的接受度普遍较低,传统高度白酒的辛辣口感与年轻人追求的“微醺”“清爽”体验形成冲突。数据显示,83%的年轻人更倾向选择酒精度低于20%的低度酒或果味酒,如梅见青梅酒、泸州老窖果酒等产品因口感柔和、果香浓郁成为热门选择。  


青年人的饮酒场景从传统宴请转向聚会、露营、音乐节等社交活动,甚至衍生出“微醺拍照”“DIY调酒”等新玩法。例如,汾酒通过“桂花泡酒”短视频在抖音引发3.4亿次播放量,成功将白酒融入年轻生活方式。


青年群体对价格敏感,200元以下的中低端产品更受欢迎。黄盖玻汾因单价亲民(约50元)成为现象级单品,2024年销量增长超30%。  


图片


青年人注重健康,低度酒的“微醺不伤身”理念契合其需求;同时,品牌需通过文化故事(如国潮设计、非遗工艺)建立情感连接,例如泸州老窖推出星座联名酒,吸引Z世代为“文化符号”买单。


显然,颠覆传统的“微醺经济”已经成为青年消费白酒的新特征。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口感偏好呈现出低度化与果味化特征、消费场景呈现出社交化与碎片化特征、价格呈现出敏感性与性价比导向特征、价值观驱动呈现健康与情感共鸣导向特征。      


02

白酒年轻化破局路径

在于从产品创新到生态重构


未来,能否在健康化、科技化、全球化竞争中建立差异化优势,将决定白酒行业能否真正赢得年轻一代的“天下”。


图片


未来,白酒年轻化将呈现出产品健康化、体验科技化、品牌全球化“三化”趋势。



首先,低度酒、无糖酒、植物基白酒将成为主流。预计到2030年,低度白酒市场份额将突破30%,果酒品类规模或达千亿元。  


其次,智能酿造,AI品控、区块链溯源提升产品透明度,虚拟交互,元宇宙品鉴会、AR酒文化游戏将吸引Z世代参与,构建虚实融合的消费场景。


最后,借势“中国风”热潮,白酒企业加速出海。2024年茅台海外营收同比增长58%,东南亚市场通过“茶酒融合”策略打开缺口。  


而白酒年轻化的破局路径,在于从产品创新到生态重构,具体体现在产品和营销革新、以及渠道变革、文化重塑和价值观输出几个方面。


图片


在产品革新方面,要低度化、果味化与场景细分。


通过降度工艺(如泸州老窖38度国窖1573)和风味调配(如茅台蓝莓气泡酒)降低饮用门槛;开发含酒精咖啡、冰淇淋、巧克力等跨界产品,拓展“微醺+”场景:小容量包装(如江小白)降低了尝试门槛,适合独酌或轻社交场景,同时提升性价比、质价比; 推出“0糖0脂”“低卡”产品(如燕京无醇啤酒),迎合青年人“朋克养生”需求,平衡饮酒与健康。


图片


在营销革新方面,要与数字化与情感绑定。


利用抖音、小红书进行内容种草,社交媒体渗透,打造沉浸式酒馆(如五粮液WULIANGHIGHBALL酒吧)、线下品鉴会,增强互动体验;应用AR/VR等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白酒文化体验,提升互动性和趣味性;与青年人喜爱的品牌、IP联名,推出限量版产品,创造话题和热度;通过赞助音乐节、潮流派对(如白酒品牌联合DJ活动)融入青年社交圈。


图片


在渠道变革上,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充分利用直播电商,数据显示,2024年酒水类直播GMV同比增长25.6%,抖音“小酒馆”专场单场销售额破亿;通过微信社群、小程序提供个性化推荐,例如泸州老窖“窖主节”会员复购率提升40%;创作与白酒相关的趣味漫画、动画、微电影等,传播白酒知识和文化,提升品牌好感度。


图片


在文化重塑上,要着力实现传统IP的年轻表达。


通过在国潮融合上做文章,将非遗技艺(如古法酿造)与现代设计结合,推出国风包装产品。设计时尚包装(如玻汾的简约玻璃瓶),联合动漫、游戏IP推出限定款,吸引二次元群体。


在价值观输出上,可通过“微醺自由”“悦己主义”等话题引发共鸣。


例如江小白“表达瓶”成为年轻人情感宣泄载体。通过故事讲述、情感营销,触动青年人的内心世界,如友情、梦想、奋斗等主题,让白酒成为情感寄托的载体。图片


本文根据5月7日李后强撰写《中国白酒“得青年者得天下”:从脱节到共鸣的转型之路》一文略有删改。


排版:程   节     美编:付佳雪
编校:龚秦川     签审:刘   彬

好 文 推 荐


图片